《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2013-10-27 14:39:53)分类: 课例研讨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分数的意义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经历探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从而获得思考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和角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交流,体验数学思考的过程与乐趣。
2、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
一、
1、出示问题一:
下列图形中哪个涂色部分表示的是1/2?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体会平均分对于理解分数的意义的重要性。)
2、用分数分别来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到整体一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自主探究,分数的再认识:
1. 实践活动一:认识1/2
(1)情景出示问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唐僧让三个徒弟去摘些果子回来吃,先拿出所摘果子的1/2作为午餐,结果孙悟空拿出4个桃子,沙僧拿出4个苹果,八戒拿出3个梨,引发质疑,为什么他们拿出的数量不一样多?八戒到底有没有偷吃呢?
(2)探索与发现:请同学们从文具盒里拿出偶数支笔放在桌面上,再拿出这些笔的1/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是取了1/2,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由于对应的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取出来的数量不一样。)
如果要使取出的一样多,要怎么办?
(取出同样多的笔,即对应的整体相同。)
(3)回归情景问题:那你现在猜一猜,他们三人分别摘了多少个果子?
小结:知道了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推断出整体“1”的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探究,初步体验和发现分数是一个相对的数,它的具体大小随着整体一的变化而变化。并感受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2.实践活动二: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1/4是
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画出不同的形状,展示交流。
(2)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画出的形状各不相同?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即整体相同时1/4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一定相同。只是排列的方式不同而已。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从部分想象出整体的形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与知识拓展:
1、笑笑说她一次能吃1/4块蛋糕,你觉得她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的多少由整体“1”决定。)
2、思考与讨论:
(1)李老师和小明各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2)如果他们两人看的页数同样多,说明了什么?
(3)李老师看了一本书的2/3,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李老师一定比小明看的页数多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理解分数比大小,必须在整体相同的情况下,分数1/3小于2/3默认是相同的单位1。)
四、总结全课内容:
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整体“1” |
分数 |
具体数量 |
( 6 )个梨 |
1/2 |
3个梨 |
( 8 )个苹果 |
1/2 |
4个苹果 |
( 8 )个桃子 |
1/2 |
4个桃子 |
( |
1/4 |
|
( |
1/3 |
( |
|
|
|
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的多少由整体“1”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