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巴西》教学案例

(2013-09-24 18:19:43)
标签:

教学实践

情感

分类: 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教学案例

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学   张陈送

本文在深圳市初中地理教学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

 

、【案例背景】

一、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量、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某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5、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6、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7、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8、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学会结合地形与气候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举例说明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4)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5)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6)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征、人文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查图、识图的能力,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启发引导法,图示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

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在综合分析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能力。

②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到图上 。

③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Ⅱ、【案例主题】

本节课主题:“巴西”一节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的第六节。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教材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

难点:分析亚马孙雨林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学时安排:一课时

Ⅲ、【案例过程及即时效果】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周游世界快一个月了发现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有一个国家就有三怪:“酒精当燃料、汽车双开门、炼钢用木材”,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

【学生】巴西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发好奇心,产生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

【教师】巴西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巴西还有哪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吗?

【学生】学生A:巴西足球

学生B:2014年世界杯足球比赛主办国家行

学生C;社交场合行礼要先握紧拳头,然后向上空伸出姆指

        学生D:葡萄牙语是巴西的通用语言

        ………….

【教师】同学们真棒,知道很多关于巴西的风情。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巴西有这三怪?还想知道巴西的哪些特色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巴西的魅力,从地理角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阅读书籍等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并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巴西的面积与地理位置

教学活动一:观察比较,认识到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问:“长期以来,巴西一直被人们誉为南美的“巨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锻炼学生根据资料获取知识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活动二:动手绘图,动眼观察,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教师】请每人拿出一张白纸,仿照教材上的图,画一幅巴西轮廓图,并在自己画的轮廓图中填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修改所画地图。

【学生】画巴西轮廓图,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教师】课件展示:突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的名称,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巴西的位置特点: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热带,东部濒临大西洋。明确巴西是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调动学生的五官,动手画、动眼看、动口说,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图文结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过度】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个热带王国的自然风光吧。

(2)巴西的自然环境

教学活动一:观察比较  感受差异

【教师】展示课件:老师现在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巴西的自然风光。大家说说这两张照片显示的是什么景观?

【学生】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教师】左边这幅是森林茂密,水蕴含量丰富的巴西热带雨林,右边是长着稀树高草,较为干燥的巴西热带草原景观。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设置情境,令学生如临其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巴西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

教学活动二:合作探究  寻找原因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领略的两地的景观为什么会不同?请同学们结合ppt中的巴西地形图和那美洲气候分布图,找出其中的原因。

 

【学生】热带雨林地区地势地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植被高大茂密;热带草原地区地势高,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温较低,雨量较少,植被多为稀树高草。

【教师】总结点播

【教师】流淌在亚马孙平原上的那天河流是什么河?在地图册上找出这条河的名称并注意它的流向。

【学生】亚马孙河

【教师】 结合课本中图8-55世界四条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河口平均流量比较图,分析亚马孙河的水文特点。

【学生】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面积广

【教师】请结合巴西气候图和地形图,分析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学生】亚马孙河流域北面、西面、南面地势高,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汇水面积大;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结合亚马孙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由“因”推“果”,探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过渡】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片热带雨林区素有“地球之肺”之称,不幸的是,这里的热带雨林正遭受严重的破坏。

教学活动四:角色扮演  讨论交流

【教师】介绍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现状

课件展示:伐木工人

课件展示:垦荒者

【教师】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邀请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世界环保组织的官员来召开一次座谈会或者说协调会,谈谈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学生】每个小组认领一种角色,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发言时请说明你所扮演的角色,如果需要,还可以上台展示你的材料。

【学生】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

【教师】最后对几位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通过图片再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情景,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3)发展迅速的经济

教学活动一: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工农业特点及其有利的调件。

【教师】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1.巴西以________气候和_____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________、_________、 等 的产量也居世界首位。

2.矿产资源(丰富) 采矿业、钢铁工业的发展

3.水利资源丰富(_____水电站)  提供较多电力(全国90%电力)

4.东临_________洋 ,海岸线长,航运、造船、对外贸易__________,________河源远流长,水量丰富。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它最大的两个经济中心——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去逛一逛。

三、人口与城市

教学活动一: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师】媒体展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教师简介。并用媒体播放狂欢节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册45页的相关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的,这和巴西的种族构成有关。那么,巴西的种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有意义学习。

【教师】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教师】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举措?

 

设计意图及即时效果:由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的不均衡,引出巴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导学生由现象生成问题, 进而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活动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三、自我反思

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自己是否达到学习要求。 然后交流收获与体会。

学习收获

知识层面

 

方法层面

 

学习反思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Ⅸ、【案例的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巴西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2、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

2、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3、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

4、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

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于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造就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教给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着力于基础,着眼于发展,给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内容是实验教材新增内容,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四、得失

1、本节课我自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引入新颖。一般大家都用足球和桑巴舞来引入,容易落入俗套。而我用巴西三怪引入,让学生来猜,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发好奇心,产生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地图,既体现了地理教学特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五官,让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口说,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图文结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3)针对学生理解、综合能力较差的情况,我把有些问题简化成填空的形式,降低了难度,也便于表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制定的有点多,教学内容多,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课堂被安排得过于满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