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园长妈妈”到“全职妈妈”(3)——陪伴孩子的18年(一个全职妈妈的教育实录)

(2013-12-26 14:21:30)
标签:

家庭教育

全职妈妈

胎教

育儿

分类: 全职陪伴孩子的18年

(3)“胎教”的意外收获

       为什么一定要焦躁忙碌到最后一天,夜奔产房,来不及喘一口气,就要焦头烂额的迎接一个哭闹不已的孩子呢?

在哈尔滨,在母亲身边,我又恢复了安静的生活。漂泊了许久之后,我终于有这样一段时间可以安心陪伴肚子里的孩子成长。

做大肚婆的日子里,有一件事情如今想起来仍然是家中的乐事:就是我失败而尴尬的“胎教”。

   我曾经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胎教”的神奇力量,那一切均来自我能得到的书本知识。我从西周王室的“胎教之道”讲起,直到今天的奇闻轶事。我记得最让学生瞠目结舌的是那位钢琴家母子的故事。我已经不记得它的出处了,但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一天,钢琴家母亲突然发现她的孩子能够娴熟地演奏一支她认定那孩子从未听过的曲子。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才记起,那是一个在她怀孕时经常练习的曲目。就是说她由此认定,她的孩子早在她的腹中时,就已经开始了钢琴学习。

    我当年站在讲台之上口若悬河之时,从未怀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否则作为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感,不会让我绘声绘色却从不脸红心跳。

    我不知道这些离奇的故事曾给我的学生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对她们未来的人生经历产生如何影响,要知道我的学生们当时都是二十来岁的女孩子。我深信在听我讲故事的那一刻,她们对未来的孕育一定充满美好的憧憬,并因之对胎教的点滴了解,而对自己未来的孩子信心十足。

    事实上,在做母亲之前,“胎教”首先说服了我,我才乐于去说服我的学生。我对“胎教”深信不疑。

    当我得知自己怀孕后,我购买了全套的胎教磁带,并煞有介事地制定了学习计划。我渴望我的孩子理解音乐,我认定音乐教育正像人们所论证的那样,完全可以从“胎教”入手。

    十月怀胎,我乐此不疲地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然而让我无限尴尬和沮丧的是,我的孩子在出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非但没有表现出对音乐的丝毫天赋,就连起码的兴趣都没有。

    坐在钢琴前,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视那些黑白键盘为强弱不一的敌人。钢琴练习,是他和那些敌人不共戴天的较量。我的痛苦远远超越我儿子的痛苦,是因为我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好一段时期,我不能听到“胎教”这个词,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更让我觉得难堪的是,我还曾理直气壮地在我的学生面前卖弄。

    若干年后,我才对“胎教”找到平常心:我发现我的孩子在情绪上较之同龄人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后来,我开始相信“应激”(stress)这个概念,妊娠期的妇女最该避免的是“应激”状态,它是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的一种生理体验,它所激起的内分泌系统生理变化直接作用于胎儿的发育,并影响一个人情绪特征的形成。

    那些美好的音乐,它尽管无助于我孩子音乐禀赋的形成,但我相信,它曾帮助我在孕期减少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肯定也帮我的孩子建立了平和稳定的性格基础。

    我现在经常跟怀孕的年轻妈妈探讨,如果产假六个月,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休在怀孕期间,而不是完全用在产后。孩子不是在呱呱落地后才算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在母体内时,很多的感觉和感受都已经在体会。这个时候如果能多点时间安排母子相处,安静而和缓的陪伴他,那他生出来一定是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焦躁忙碌到最后一天,夜奔产房,来不及喘一口气,就要焦头烂额的迎接一个哭闹不已的孩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