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对待孩子最简捷的方式是,退回到我们的童年去。找到我们当年赖以存在的心情,然后我们不再是父母,我们更似一个伙伴那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需求。
文:雪松
爱,是人对生活对人的一种无微不至的体恤。我们在这体恤中享受温情。爱的教育,建立在我们对孩子同样的体恤中,对于我们所可能给予的,我们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教育最沉痛的悲哀是,我们自认为所执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程序,事实上,我们又犯下了自以为是的错误。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对象自始至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上。在此,为人父母必须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和最灵活的判断。否则,我们会落得“自作多情”的可悲下场。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个性差异,最初就清晰地体现在婴儿甚至胎儿身上。他们对一切事物的体察能力和领悟能力从一开始就具有本质的千差万别。我们的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善恶需求的基本框架,而我们所持有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它的尺度。
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很可能采取一种奇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其身外之物的关注,他们虐待小动物的最初动机很可能是出于喜爱,只不过是他们所采取的方式,严重违背了我们成人所持有的关于爱的标准。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不具备窥视其内在真实愿望的能力,我们很可能采取一种极端的做法,用以遏抑他的行为连同遏抑他爱的初衷。
而对于一个安静内向的孩子,他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并非预示着他内在的冷酷。他很可能把他的爱和快乐建立在想象之中,他以他更独到的方式在关切着他周围的环境。
作为成人,我们最要不得以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对待儿童。他的确曾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而今他又的确只是他自己了。
我自认为对待孩子最简捷的方式是,退回到我们的童年去。找到我们当年赖以存在的心情,然后我们不再是父母,我们更似一个伙伴那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需求。
这并非一件艰难的事情,我相信从某种角度,我们抱起婴儿的瞬间,我们又重新抱起了我们自己的童年,孩子是最可能让我们找回童心的,尽管那早巳面目全非。不要紧,只要我们找回的是一种爱的心情,再接再厉,就一定可以找回对待孩子最恰到好处的方式。
爱一个孩子,教会一个孩子爱,很可能出于人性善良的本能,但决非好的初衷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伴随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伴随着坎坷和挫折。
在此,辨別爱的真伪和虚实,成为我们得以收获的另一基本保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