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自己的人生(通信往来十六)
(2013-05-06 11:40:46)
标签:
家庭教育人生选择天赋兴趣爱好名校育儿 |
梅怡&竹言:
我始终相信那个“仙女提着花篮”的故事。就是在我们的孩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其实仙女已经赋予了他们独特的才华。
我从尊重自己的天赋中懂得了尊重孩子的天赋。
少时,父母一心一意地培养我的音乐才能。他们坚信音乐教师对一个女孩子而言,是最轻松美好的职业。我被父母软硬兼施地学了很多年音乐,但整个过程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快乐,我始终没有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但我从小便沉迷于阅读,我为一切文字结构的故事所吸引,在脑海里也不断地编织自己的故事。后来,我沉溺在日记写作里,抒发幼稚的情怀。再后来,我疯狂地迷上了诗歌,我曾经是班里的写手,有求必应地代替女孩子们写各色的诗句表达各色的情怀。20岁上下,我便认定这辈子只有做一份和文字相关的工作,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而在写作这件事上,我又总是能驾轻就熟,20岁出头,便给一家“幼儿文学”报写故事,做上教师后,学术论文每每获奖。对我而言,其实没有付诸多大的努力,写作这件事就会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荣誉。
尽管后来,我并没有做任何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我甚至根本就放弃了工作,而成为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但我依旧是栖息在文字之上的。阅读和写作事实上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此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让我没办法无视我儿子的天赋才华。过去的18年,我小心翼翼地帮助我的孩子珍视他的绘画和写作才华。为此,他没有上幼儿园,为此,我没有帮他选择去所谓的“名校”,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里度过的。因为我深知,一旦随波逐流地将孩子送进所谓“名校”,他就必定要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应付考试上,因为在任何环境里,一任孩子落在后面,都会对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的孩子在普通学校里,结识最普通的一群孩子,他们没有好的家境,智力平平,但他们结构了一个常态的生活群体,我儿子体会到的是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他不用特别地为考试而付诸过多的努力,学校里留很少的作业甚至不留作业。他将课余时间大把地挥霍在他的兴趣爱好里。尤其是绘画与写作上。
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在做的一方面是保护他的才华,但更重要的方面是避免他一不小心偏离了方向,像一般早慧的文学和绘画天才那样,放弃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我深知在今天这个社会背景下,我们要给孩子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非早早地将他们导向一条羊肠小路。
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三年,我儿子在英国的受教育经历。第一年,他在一所很好的国际学校读IGCSE(初中压缩课程),他考进了最高级的班。门门课程优异,甚至获得了全英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奖。这一年,突如其来的好运气让他彻底迷失了方向。他发现几十个中国孩子,只有他一个人没有读一所国内的“名校”。于是,他对我帮他申请的一所排名70左右的高中不屑一顾,自以为是地考入了英国一所非常著名的男校,而随后选择的所有科目都和理科相关。
而今,他不得不承认过去的两年,他对自己不满意,因为他要的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想要的。
即将进入大学,他开始反省自己。他最终放弃父亲给他的建议,去美国学习金融,而接受了我的建议,去学人文和设计,他是尝试着做真正的自己了。
我从不担心我儿子的未来,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他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要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需要,找对方向。我希望他沿着自己的兴趣找到一份“热爱”,而这份“热爱”支撑着他温饱的同时,让他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