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袜子皮皮》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反思
(2013-11-05 16:46:36)
标签:
整本书阅读 |
分类: 教学反思 |
《长袜子皮皮》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反思
合肥市望湖小学
2013年9月29日上午,国内著名母语教育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率领“点灯人”领航计划课题组的专家团来到望湖小学,观摩了三节各具代表性的课堂,我有幸代表望湖小学执教了其中一节整本书阅读课《长袜子皮皮》。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之一,是瑞典有史以来儿童书籍中最畅销的,目前该书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的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顶,能制服身强力壮的小偷和强盗,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体贴入微。她好开玩笑、喜欢冒险,很淘气,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皮皮是非现实世界中的小姑娘,然而她又是真实的。
在接到任务时,聂校长征求我的意见,是想上整本书总结交流课还是上整本书导读课呢?我想了想说:“我没有上过整本书导读课,就来尝试一下吧。”确定好课型后,我又开始发愁了,愁的是整本书导读在时间上如何把握呢?有些导读三五分钟就搞定了,有些导读最多也就十五到二十分钟。经过静心的思考,我把目光锁定在导读两个字上,我认为导读课上,教师首先要进行引导,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这是浅层次的阅读。其次,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深层次的阅读。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就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因为是阅读课,所以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新鲜感,把舞台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孩子,努力使自己隐藏起来,追求一种“教育无痕”的境界。
由于确立了把舞台让给学生的思想,所以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比如,在导入环节,我要告诉学生这本书很还看,告诉学生自己的读后感,怎么办?经过思考,我想到了让读过这本书的学生来介绍,利用同伴的力量,或许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果不出所料,上完课后,这个过程成为了本节课中最大的亮点。在介绍作者和作品这一环节,我仍然是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从书的封面、封底、前勒口、后勒口、蝴蝶页等地方提取信息进行交流,猜一猜蝴蝶页上的内容,通过它们,犹如找到阅读这本书的金钥匙,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这本书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地方,恰恰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让学生关注这些地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简单的阅读策略。既然是导读课,肯定要挑选一个精彩的片段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挑选了皮皮帮助一个小男孩打败了其他几个小男孩这一个片段。我仍然是让孩子静静地读,让他们边读边想想画面,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讲述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阅读一本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就是与文本产生对话。当学生正谈的兴趣盎然时,我告诉他们,许多像这样优秀的作品都被拍摄成电影,像我们曾经观看过的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然后出示这一段文字的视频,孩子们立刻被视频吸引住了,兴趣大增,看的意犹未尽。当吊足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孩子根据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章节或者从头看起,这时教室已是静悄悄的一片,孩子们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阅读当中。在文字与视频结合的这个教学环节,也可谓是本节课中的一个最大的亮点。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没有说的太多,但却时时指引着学生,激发着学生的兴趣,传授着教学策略,实现了导读的目标,达到了“教育无痕”。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本书的导读课应怎么上,到底以什么模式去上,自己也不是太明确,这节课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在今后的整本书教学中,我将进一步进行实践与探讨。
前一篇:聆听“母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