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尘烟如梦花事了》读后感
(2014-08-29 15:27:16)
标签:
李清照 |
分类: 读书感 |
《李清照 尘烟如梦花事了》桃花潭水著读后感。
不知道是心情问题,还是环境因素,更或者是书的缘故,同样是才女,可是我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与林徽因一样,李清照也是一个难得的才女,可是,总觉得李清照缺少点什么,今天一口气读到72页,对李清照的感觉瞬间变化,没有佩服,没有喜欢,之前没读的时候,还觉得她是一个诗人,一生坎坷,很难得的才女,有几分喜欢,几分欣赏,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反而变成了厌恶和反感,天啊,是作者的缘故吗?还是发现李清照本人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遂了解以后反感了?不管怎样,读到72页,能本这本书和这个人讨厌至极的书还是少有的,一般读人物传记,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主角恨不得翻其祖宗十八代历史,但李清照这个人真真让我没了兴趣。作者把自己崇拜至极的才女,充满诗情画意的诗人写成一个让人有点讨厌的悲天悯人的病人,也算是一种“能力”了。
本书萝莉啰嗦,没有重点,辞藻浮华,内容空洞,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具体又没有什么事情来支持作者的观点,没有让人觉得佩服和欣赏的地方,就比如你老说一件衣服多么好看,可是却说不出来它哪里好看,这岂不是倒人胃口。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多愁善感,风情万种,可是却少了点林徽因的阳刚之气,李清照前半生与丈夫赵明诚恩爱有加,各种情情爱爱甜甜蜜蜜的诗词层出不穷,但丈夫死后,对生活充满了无奈和压抑,现实生活中又无计可施,只能在诗词中大肆抒发。李清照的诗词一直都是在写自己的人生,过的好,就写一些甜蜜的诗词让人羡慕到嫉妒,过的不好,也在诗词里全都发泄出来,至始至终她关注的焦点都是她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苦难,自己的哀怨,自己的忧愁,抒发的都是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对人生的领悟,她所写的诗词所达到的效果,是让读者仅仅关注了她的人生,她的心情,读懂她的一切,除了欣赏她作词的才华,感受不到更深层次的灵魂。她所写的一直都是围绕她自己的生活,缺乏对人生的领悟和理解,(也许古代才女都这样,或者真正有才的人都只关注于自己,但是我是否认该观点的),前半生的诗词均是小两口卿卿我我,情情爱爱。后半生的诗词看到的只有压抑和悲伤,充满了无奈,但看不到对人生的满足和希望,更谈不上坚强。陷入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她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突破现实,只能借以诗词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她作为那个时代众多女人中的一份子,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她比较幸运,遇上赵明诚,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一生的诗词以此为题抒发情怀。其实,我本人并不认为她有才华,反而觉得她思想肤浅,没有深度,可能我是以现在人的观点来理解那个年代,把李清照读偏了。但是我确实不认为现代人适合读她的诗词,一是思想肤浅没有深度,也是主要原因,二是小女人形象太过浓烈,完全不像其名字,阳光大气,三是抒发太多悲伤。也许那个年代有才华的女人太少了,才把李清照给炒了上去。觉得李清照是把自己的病态当成了才华,我看不到值得自己欣赏的闪光点,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和观点,其实读李清照,我觉得有点不公,我们读者充当角色是李思想的“垃圾桶“,不管好的坏的,都倾倒出来了。看不到她的观点,她的思想,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