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之怀古(批注)

(2016-01-26 20:18:05)
分类: 我的习作

春之怀古

◎张晓枫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初春,在作者新鲜灵动的想象中变得如此可爱,绿意被冬雪抱得紧紧的,直到坚持不住的雪花融化了,山岭又一次鲜活起来,寒冷的“白地毯”成了草地与野花铺成的“花面”,多么生机勃勃的一派初春景象!)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这段排比句妙笔生花,同样是写春,作者能感受到初春像一支歌,表现了春的弥漫像一支歌传出般快,如歌一般动人。万物都感受到了,从云端到山麓,到荒村、小鸭、春泥,由上到下写得很有条理。这里对春泥的比喻也挺有意思——像新翻的棉被。春天是新的,春泥是新的,世界是新的,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三个词,为我们简炼地描述了春,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作者在下面用排比句为我们揭开了答案。)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这里写出了春天的“娇,其实,无非是雷雨,在作者的的笔下变成了惹哭了漫天的云,真可爱!)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这里写出了春的敏感,一声杜鹃啼,能让一城杜鹃花争相开放。)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这里写出了春的“浑沌无涯”,柳絮是春日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飘忽不定的样子像给春天蒙上了一层混沌的面纱,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给柳絮下了定义——每一株柳树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用“不讲理”“不逻辑”来形容春天,仿佛在形容一个孩子,这特点让我们心中的春天更加可爱。)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多么灵动的拟人!这里将人们对春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要抵死苦守一截老根?为什么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还要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因为它们相信,总有一天,春天会来到。)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这桃花代表的不就是春天吗?热烈企盼着春的万物,终于等来了春的王师,将大地全部攻陷。运用这样灵动的拟人手法来描写春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桃花占据了山村水郭,烟柳将民间江头和皇室御沟控制,这不是万物等待的那一刻吗?别具一格的语言,突出了春天的强大力量。)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这里联系“春”的来历,表达人们对春的热爱之情。几个连续的排比句无不表现了万物对春的喜爱。当然,景语皆情语,真正深爱着春天的是作者。口哨与“愉快的耳语”都表现了人们的欢快,春天为人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运用拟人和排比手法,突出了春天那天空的高和蓝,还有鸟儿的欢快。)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春天的鸟儿在作者的笔下被拟人化,是那么可爱。它们计算着,却又害怕不准,“吱吱喳喳”表现了鸟儿们的热闹,春天生机勃勃。)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里的一切似乎都早早分配好了任务,连蜜蜂和蝴蝶都忙碌起来啦,春天的一切都是鲜活的,而一个又一个春天都被老风铃记了下来。这样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天是热闹的,鲜活的,散发着古朴气息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是啊,曾经的纯净、生机勃勃的春天,被如今环境污染的春天所替代,作者含蓄地用简短的笔墨点出了春天自然的美被人类破坏的惋惜和怀念,点出了题目“怀古”。这里的“曾经”二字沉甸甸的,发人深省。)

 

总评:

这真是一篇美文!文章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反复渲染,步步深入,尽显春之独特魅力。作者给春天里每一种生灵都赋予神圣的使命,让春天显示出勃勃生机,活力四射。文中各种灵动的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结尾的一句话最发人深省,“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但现在,这么美的春,这么自然的春,我们还能在何处找到?或许它们早已淹没在烟囱的黑森林里了。这里表现了作者对曾经春天的怀念和惋惜。到此恍然大悟,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曾经的春天,都是在“怀古”,其实是为了反衬现代环境污染之痛,曾经的美好,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多么希望这曾经的春不再存在于记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厨”老妈
后一篇:生活需要对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