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周涛《隔窗看雀》的批注

(2015-12-20 15:52:57)
分类: 我的习作

隔窗看雀

◎周涛

它总是落在那些最细的枝上,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开篇巧设悬念。“它”是谁?开头没有直接点明,而是从一段描写入手,吸引读者眼光。两个比喻新颖而恰到好处,“像一个冻脚的人不停地跺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跳个不停的特点,而“总在找”则写出了麻雀跳来跳去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漫无目的的,又好像是因为要求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那根树枝。一个忙碌而可爱的小生灵形象跃然纸上。)

它不知道累。(简洁的一句话,与上文连起来,就是用另一种方法再次体现了麻雀的“爱跳”——几乎不知道累。突出了它不知疲倦的特点。)

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这模样我也见过,看起来好像确实挺得意。哈,和我想的一样!连不飞的时候尾巴都在动,看来可真是不知疲倦呢。)

它常常是毫无原由的“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由地飞回来。(是啊,我们不知道麻雀在想些什么,就好像是毫无缘由的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真的要这么忙碌吗?)

它从一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非常可笑,中途几起几落,仿佛不是飞鸟,而是一团被扔过去的东西——一团揉过的纸或用脏的棉絮团儿什么的。(小麻雀飞得确实不漂亮。作者把它飞行的样子比作“一团被扔过去的东西——一团揉过的纸或用脏的棉絮团儿什么的”,让人感觉它漫无目的地一会儿飞高一会儿飞低,看上去是那样平凡。可是,作者为什么偏要写它呢?)

它如果不是中途赶紧扇动几下它的小翅膀,那就眼看着在往下栽了,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升高,它挽救了自己。(动词用得贴切,巧妙地承接上文的比喻,“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升高”,将麻雀有惊无险的小动作,写得形象而活泼,“挽救”一词也说明了麻雀不善飞翔。)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借助气流 ,直上高空,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间。(将麻雀与“那些大的禽类”进行对比,突出了麻雀的平庸。除了在降落时重新升高,挽救自己外,根本做不了什么“大事”,它不会像大鸟一样翱翔,更没有那么开阔的眼界。它们生活在市井之间,没有老鹰那般远大的志向,视野被楼檐、大树所阻挡,是那样的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远看就是一个黑点,连是逗号还是句号都分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作者用黑点来比喻麻雀,不仅形似,而且突出了它的渺小。“连是逗号还是句号都分不清楚”可见它的平凡,毫不引人注意。可是,麻雀虽然平庸,但是它们有责任心,它们的生活节奏永远是固定的。它们在平凡中忙碌着,有责任感地繁衍生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它们不像杜鹃那样狡猾,只知道走好人生每一步。)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成双成对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一连串的比喻构成了排比句式,写出了麻雀生活中的种种情态,读起来朗朗上口。刚才“连是逗号还是句号都分不清楚”,这里怎么又变成了“活标点”?我想是由于它们的活泼可爱,总是在忙碌着,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而正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心底又充满了对麻雀的喜爱,才会有这样灵动而鲜活的比喻。也正是这样精妙的比喻,使得平凡的麻雀,似乎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和人的生活最贴近,但保持距离。(照应了上文“生存于市井之间”,但“保持距离”则反映了麻雀的生存智慧。它们享受与人做邻居时的方便,却从不像猫狗一样融入人类的生活圈子,保持它们最可贵的自由天性。)

经常被人伤害,却总也不远走高飞,放弃贴近人时的方便,所以总不见灭绝。(对上个小节的内容作了补充。听说麻雀曾被人类称为“四害之一”,但它们永远不会灭绝,因为他们平凡而忙碌,勇敢而坚强。)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是不是也认为对方是“麻雀”呢?(到这里才点出“麻雀”的名字,但是前文的描写已经在我们头脑中勾勒出麻雀的形象了。这里在麻雀与人之间建立了关联,作者表面上在写麻雀,其实何尝不是在写人呢?生活中很多人都和麻雀一样,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乐地生活。看似平庸,却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奇特的想象,精妙的比喻,极富动感美,同时也巧妙照应上文。)

“噗”地又飞走了一个。(仿佛是一幅写意画,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麻雀,飞到哪儿去了呢?该不是飞到作者心里了吧?)

 

总评:

    萧瑟的寒冬,能陪伴我们的恐怕也只有麻雀了。这貌不惊人、忙碌平庸的麻雀,实在过于平凡,平凡到被我们忽视,乃至遗忘的境地。但是周涛先生的《隔窗看雀》却让我们领略了麻雀平凡中的美丽。开篇没有点出写作主体,都以“它”来代替,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勒出麻雀忙碌而又活泼的样子,描绘出它充实而又幸福的生活。虽然它们不善飞翔,虽然它们没有远大志向,但它们肩负生活的责任,它们勇敢、坚强、乐观,甚至懂得生存的哲理。作者在写麻雀,同时也在写人,关于麻雀生活的描写也是人们忙碌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赞美了麻雀忙碌而坦然的生活态度,不也是在肯定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忙碌的芸芸众生吗?麻雀这种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文章看起来写得很散,但却以一个个麻雀的生活场景串联起全文。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麻雀活动的描写十分细腻,他把麻雀比作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这样奇特的想象,灵动的比喻,让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隔窗看雀,看出了精彩的人生,悟出了生活的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