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通古斯巴西:一座开启西域历史的古城

标签:
转载 |
http://s3/bmiddle/4c7be5e2x763e827b0d12&690(似龙似马)
通古斯巴西:一座开启西域历史的古城
专业技术人才进疆培训后正式上班已经一周了,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还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跃跃一试想出去走走。正巧有景宁老乡三兄弟在新和乡下有一个很大的农庄种棉花、红枣,多次邀请我们去看看,于是决定全指挥部26人去乡下过周末。 农庄位于离城30多公里的塔木托格拉克乡,占地1000余亩,全是棉花和红枣的种植熟地,随着这几年棉花和红枣市场价格越来越好,每年几百万的收入是没问题的。老乡在外赚大钱固然欣喜,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农场边上一处残墙断壁的古城遗址—通古斯巴西古城。 通古斯巴西古城是目前阿克苏地区唐代城池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也是最大的一处古城。“通古斯巴西”又称“通古孜巴什”,维吾尔语意为“九城之首”。站在高高的古城墙堆上放眼望去,整个古城尽收眼底,历经1000多年,四周的城墙依然高高屹立,虽是残缺不全,损毁严重,但还能看出当时古城的规模和辉煌。 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0米,南北长约230米,古城周长近千米。南北方依稀可见两个城门的样子,城门前半圆形的瓮城仍可清晰的看出,瓮城内的高台上残存有二层城楼墙垣遗址,成为全城的制高点。城墙残高8-9米,古城建筑方式是,先在地面上用夯筑的方式修筑城基,之后在夯层上用大土坯和垛泥交替垒砌筑直至城墙顶部,类似于周边古民居的常用构筑方法。古城墙的四角均有突出高大的建筑,四周的古城墙外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个类似内地城墙箭楼的建筑,专业术语称为马面。城墙、角楼、马面互为照应,在城墙上防守不留死角,在敌人来犯时可以御敌于古城墙之外。 据史载,唐长寿元年(公元694年)王孝杰收复西域四镇,以汉兵3万防守,安西得以稳固。通过考古调查,通古斯巴西古城就是唐龟兹兵驻守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古城内历次的考古调查出土的许多重要文物,有钱币、陶器、石器、纸张文书、织物等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说明。古城的四周,还有许多唐代古城、古堡、烽燧、垦田的遗址,说明了通古斯巴西古城为“九城之首”的重要性,也成为了龟兹地区自汉至唐的屯田、屯兵和拱卫龟兹的重要军事要地。 如今的通古斯巴西古城,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历经千年风霜,其原貌已荡然无存,古城内的建筑物、街道早已灰飞烟灭,仅剩下四周城墙断壁残垣,孤寂地伫立在茫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漫步昔日的古城废墟上,红柳依旧,尘沙不语,硝烟战火,金戈铁马,传递着千年的历史信息,感受着曾有的繁华和辉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历史不会忘记,一代雄主汉武大帝派遣大英雄张骞两度出使西域,民族英雄班超统一西域36国,设立西域都护府,固守西北疆土的卓越贡献。 古城遗址的存在,见证了一段段英雄壮举,抒写着一页页英雄史诗。
http://s4/bmiddle/4c7be5e2x9e712345e083&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