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械的一材多用(论文)
(2014-03-06 09:07:28)分类: 总结性资料 |
论体育器械的一材多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体育新课程实施的一个亮点,那就是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有助于弥补体育教学条件的不足,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通过转换视觉和思维方式,发挥创造力,结合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器材特点,充分挖掘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器材资源,自制简易的器材加以合理运用,就能给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锻炼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不妨从身边去找,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身边的世界真丰富:报纸、塑料棒、绳子、皮筋、小瓶子、轮胎等等一些废旧小物件,只要把这些引入体育课,让它们发挥出“一物多用、旧物新生”的作用,我想,体育课带给学生的乐趣必定是无穷无尽的。
一、一物多用,有效地解决了器材匮乏的困境局面。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课的教学中,经常有些老师抱怨器材少、场地小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因此有些体育课堂也就“顺理成章”的因无器材、无场地而上成了“放羊”课。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数不胜举,比如:跳绳、沙包、毽子、废旧的轮胎、编织袋、空的矿泉水瓶等等都可以以其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身份进入我们的课堂。就我个人来讲,我曾经用玲珑球、塑料棒、轮胎、手持靶、绳、毽、投掷靶、一拉罐、踏板等做过课,由于教具新颖、教法多变,学生充满好奇,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去寻找、肯去钻研、大胆实践,那我们身边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体育教材,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特色项目。比如,我校的体育国家级科研课题《创造民族体育资源价值的实验研究》现已结题,这个课题特色的界定就是“绳毽运动”,而且我们在实验中也大力开发、创编绳毽活动,使之非常有成果。也开展的非常有效果。还有踏板操已成为我校大课间的特色之一,还有自制教具,我校也走在了全市前面,母鸡下蛋、投掷靶等多项作品获得区市省荣誉。
二、一物多用,有效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密度。
体育课堂中,如何利用这40分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回想以前体育课的练习形式,有几个学生、十几个学生、甚至几十个学生共同练习一件器材,例如跳箱、跳高、跳远、跳山羊、单杠等项目,人均练习两三次都不能保证,练习时间人平均不过几秒钟,可谓把学生上体育课变成了“看”体育课。一节课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时间、次数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实践中的“一物多用”贯穿整个课堂。并以其多变的“面孔”呈现在教学的不同环节,首先节省了器材的布置时间,其次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频繁的队伍调动,没有频繁的场地的布置,这使得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得学生的锻炼密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三、一物多用,消除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场地、器材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以往在我们的体育课上,常常有一些随意摆放的大中型体育器材,在课中只要你稍不留神,一些调皮的学生就有可能到那些器材身边“找麻烦”。所以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并不一定是器材多课就上的好,在安排器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慎重的考虑,既要考虑器材在课堂上的作用,又要考虑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课中可用可不用、利用率不高的器材,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用手中现有的器材去代替。所以,在体育课上要因地制宜地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发挥器材的“一物多用”。
四、一物多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乐学、爱学。在我们已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有老师设定好教学思路,为学生铺好路让学生顺着老师铺的路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并没有太多的自由,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老师手里。实践中“一物多用”的体育课,教师完全可以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通过精炼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合作。尤其是在创编游戏中,学生的情绪高涨,参与积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所设计的游戏和方法还真是丰富多彩:一板多用,可以摆出十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活动;一包多用,可以进行投掷、投准、夹包、顶包、踢包等活动;一绳多用,可以进行绳操、跳绳、拉绳、摆绳、捆绳等活动;一球多用,可以进行拍球、传球、投球、滚球、带球、运球等活动;一纸多用,可以用来顶纸、贴纸、折纸、投纸等活动。还有更多的“一罐多用”、“一袋多用”“一瓶多用”“一毽多用”…… 都能创造出许多新花样。由此来看“一物多用”,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手中的器材,个人活动时可以依据自身水平采用适合自己的活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借鉴,相互帮助,通过讨论、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由此我想到: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创新,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五、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课上,尤其是公开课或优质课的评选,有些老师往往热衷于使用多器材,觉得器材越多,课会上得越热闹。但是,对于器材的利用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我看过这样一节课,课的内容是接力跑,课中教师动用了垫子、跨栏架、平衡木、跳高架、皮筋、接力棒等器材,其中每样器材不少于四件,场地摆的大而艳,然而它们在学生的练习中仅仅只用了两三次。反观“一物多用”的体育课,课中所需器材仅人手一件,但它却能使这件物“物尽其用”,并能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变化多端、其乐无穷,大大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例如我在去年送教下乡时,也是只用了一个小小的编织袋,成功地展示了废旧资源在体育课中的妙用,得到了市领导及授教学校领导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我认为,提高器材在一节课上的利用率,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钻研的方向。
六、一物多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课要想因地制宜地做到一物多用,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精心教学。从“一物多用”得到启示,体育课上只用一种教具,完全可以设计出多种活动内容。还拿我送教下乡的课来说,一个小小编织袋贯穿全课,在准备部分我把它卷成筒,当做接力棒进行传棒热身跑,把它平铺在地上做脚踏垫,在的士高舞曲的伴奏下进行校园模仿操。基本部分把它用皮套扎成球进行投掷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各种图形进行跳跃。结束部分坐在编织袋上进行肢体放松。整个教学过程多是语言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合作比赛,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愉悦状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即掌握了投掷的技能,又锻炼了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