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张绪凤)
(2015-02-12 20:49:57)
标签:
育儿 |
分类: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2014省级) |
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
汉滨初中
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
一、小组合作管理机制的创建背景:根据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影响教改步伐与效果的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们固有的看法,而是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是否能被唤醒。因此,在教改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班务管理模式都应有相应的改变才可。由于我校是大班额,班大人多,该怎样使学生人人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又该怎样保证潜能生遵守纪律并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又该怎样去检查落实学习效果及教学任务……老师的亲力亲为吗?恐怕把老师累趴下也忙不过来。如果监督检查做不好,那么教学的任务就不能落到实处,教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最焦虑与迷惑之时,我想到了借力。借学生的力量,让学生管学生,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和做事的主动性,就能将任务落到实处。将八十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组长行使管理权力,既使课堂在热闹繁荣之中有实效,更使老师的管理负担轻了起来。这也符合课改的目的:让老师轻负担,让课堂更高效。
二、创建小组管理机制: 坚定了小组合作管理的想法后,新的困惑又出现了,座位该咋排,小组该如何如划分,怎样保证各组的实力均衡,小组长管些什么,该怎样管,怎样调动组员的责任感,老师又怎样宏观调控……
(一)合理划分小组,原则和方法如下:
1.将每班的学生分为八到十个小组,每组八人。
2.按月考成绩分为四个分数段,初步定为四个等级:前二十名为A类,第二十一名到第四十名为B类,第四十一名到第六十名为C 类,第六十名后的为D类。在四个层次中各选两名按优、中、差搭配,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学生,实力相当,便于“兵教兵”,也便于竞争。每两位学生强弱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进行微调使各组中都有相应的语、数、外特长生。
4.将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发言积极的学生撒到各组。
5.将自制能力差,好动的学生分散到各组,使动静结合。
6.将男女生均匀分散,不可使同一性别聚堆子。
(二)慎重确定和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可由老师指定,也可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公开选拔,每个小组配两名组长,选拔的条件有三:一是学习成绩优异,能在小组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乐于助人,有能力而不保守,并且愿意为大家服务。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小组组长基础好,威信高,小组其他成员乐意参与,甘愿服从他们的安排和管理。
(三)小组长及组员的职责:小组划分好了管理更重要,因此确定小组组长尤为关键,每组设立两名组长,并明确了组长的职责,使组长知道该干什么。为了唤醒组员的责任感也要明确组员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组员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小组长管理本组,班长协调组长,班主任宏观调控的管理模式。
组长职责:
1.组长每天负责检查组员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组织组员讨论与交流以及合作探究学习。
3.要统计成员课堂主动发言的次数,与量化考核挂钩。
4.要检测组员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5.还要负责管理组内的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
6.学习组长以“天”或“周”为单位,对本组所有成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点评,表现优秀的组员能够得到小组长的口头表扬,并号召全组同学向他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头作用。
7.对表现欠佳的组员,学习组长会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其他成员提供具体的帮扶措施,从而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健康运作,良性发展。
8.做好考核评优工作,在班会课上做好总结反思工作。
组员职责:
1.积极主动的完成预习任务。
三、运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构想再精彩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划分了合作小组后,落实管理最关键。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确定后,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在学校的组织下扎扎实实的开了家长会,使大部分家长的想法与老师保持一致。在班上又扎实的召开了学生思想动员会,统一了思想认识。为了激励学生课堂发言并了解学生一周的表现情况,我简单的设计了发言统计表和一周情况统计表配合小组长的管理。小组长都有专门的工作记录本,每周的班会小组长都要将本组的亮点与不足在教室四周的黑板上展示出来并作总结发言。小组组长最常规的任务是检查小组作业并反馈情况,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任务的过关清查,维持本组的课堂纪律,组织交流讨论活动,组织帮扶潜能生,最终进行小组之间的纪律、学习、卫生、和谐关系的竞争比赛。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各个小组长就主动的找我反馈情况:上课举手发言老师不叫怎么办,某某同学这一周都没有拖欠作业,某某同学上课有点说闲话想将他们调开可以不,某某同学这一周在数学课堂上发言积极老师表扬了他,某某同学检查作业太严格,我们组在这轮月考是全班第一……作为老师我既了解班级情况,又打心眼里高兴,因为管理的帮手终于有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四、小组合作管理的效果: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制定阶段和运行的初级阶段老师确实辛苦,当把学生领上路后,班主任就相应轻松起来。效果一:不必常蹲在班,但对班上情况了如指掌。效果二: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与竞争意识增强,十个小组长之间的竞争会带动组员之间的竞争。效果三:在管理中尤其是对家庭作业的每天的检查监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我班1000名以后大概有10人,到这学期末就减少到了3人。效果四:通过将顽劣学生的分散管理与重点帮扶使班级秩序稳定了很多,如我班的 xxx以前旷课上网,离家出走,上课睡觉,还如xxx以前语言粗俗,性格暴躁,顶撞老师,不做作业,成绩自然也是很差,但通过开学缓报名的警告,更重要的是小组的重点帮扶,无论是成绩还是精神状态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效果五:小组管理帮助科任老师落实了教学任务,协助老师检查批改最基础的学习任务。如:我语文学科背诵默写任务以及课堂效果检测大都借助组长之力快速完成,我只需了解结果,确实让我轻松了许多。效果六:使卫生工作更有实效,教室卫生保持好多了,清洁区的卫生打扫也没有太操心了。效果七: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充分被唤醒,使我班的学科成绩的总体水平不断的提高,由初一时在年级排名第十二,到初二在年级排名上升到第五名,再到初三时我班平均成绩已排到年级第二。
五、小组管理模式带给我的思考:在小组合作管理中我收获了很多,为了更好的管理与运行这一模式,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慎重选拔组长,要巧妙管理组长,能激励更能控制。第二、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关注过程,重视结果,不做甩手掌柜。第三、激励学生正面竞争,及时巧妙地化解竞争矛盾,做心灵疏导师。第四、主持正义,为组长的管理扫清障碍,树立组长威信,给组长放权。第五、多鼓励多表扬,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这是本人在班务管理上所做的一点新尝试,与以往的班务管理工作相比较,更高效,更快捷,同时对科任老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效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责任心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师生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管理,既能减轻班主任老师的负担,同时又将管理工作的细节落得更实,此外还使师生的关系更和谐,在其乐融融中收获的更是沉甸甸的金黄。小组合作管理既是教师的借力使力,又是唤醒学生责任感的平台,我将乐此不疲的继续前行,为打造高效课堂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