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情况报告(10月份)
(2016-04-20 16:57:59)分类: 2015年小课题 |
关于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情况报告
(2015年10月)
经过一个月的常规培养,小二班孩子基本可以跟随着老师一起进行集体活动。然而,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班也有几个孩子生活能力比较弱,上厕所不会说,经常有尿裤拉裤的现象,不会自己吃饭等。针对这几个孩子,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到这几个孩子在家主要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包办的比较多,怕摔着、磕着等,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自由。同时,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一是家长一定要“狠心”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特别是爷爷奶奶“手不要伸得太长了”,不要再包办了,还没等孩子说,一切都给他弄好了;他吃饭弄脏衣服没关系,我们多洗几次。二是强调让爸爸妈妈多带孩子去户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三是请家长一定与老师做好配合,在家多引导、多鼓励孩子,共促孩子顺利适应集体生活。
本月中,孩子将要在幼儿园进行午睡,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一次挑战,所以我们一项常规培养的重点便是让孩子适应在幼儿园午睡。为此,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自己的东西自己用》,穿脱衣服、鞋子,放置到指定位置等,除了一遍遍耐心的给孩子示范、讲解之外,还找了一些微课资源,供孩子们观看,切实感知感受,影响自己的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孩子们拍摄了祝福爷爷奶奶节日快乐的视频,虽然不到短短的两个月,但孩子们表现的真不错,特别是当孩子们从电视上看到自己的那一刻,都非常兴奋。老师也抓住了这一个教育契机,在给孩子们进行了情感教育的同时,也渗透了相关要遵守的日常规则,同时将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让家长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体会孩子们的成长,更好的放手,配合班级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老师也从中受益,一是更熟悉的使用了信息设备,拍摄视频;二是初步尝试了视频的后期制作,了解了制作软件,促进了自己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
总之,两个月以来,通过微课的使用,一方面活泼了教学形式,幼儿非常喜爱;一方面促进了班级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家园共育的效率。
附件1:《家长访谈记录》
附件2:活动设计《自己的东西自己用》
附件3:微课
老师:白桦
地点:小二班
记录人:白静
内容:
老师:天天姑妈,我给你说一下天天最近的情况。
天天姑妈:又拉裤子了?
老师:还不是那,我发现天天有些听不懂话,你问他会穿鞋吗?他说会,但是一直都不动,还有就是不会和小朋友玩,还抓人。
天天姑妈:啊!又抓人了。他胆子小,就不会穿鞋,估计是不敢给你们说。还有就是从小都是在大人堆里长大的,家长总担心孩子摔着磕着,没有怎么放手让孩子去玩,总是跟着。
老师:我还给他奶奶说了,不要包办太多了,要放手,你回去再给说说。
天天姑妈:好的!他爸妈平时不怎么带娃,就是带娃,都是娃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觉得太惯了。还有我觉得他们的教育观念有问题。比如说:孩子摔了,半天不起来,过去扶起来,还要说是别人的不是,哎!再有总怕孩子把衣服弄脏呀什么的,和他哥哥当当在一起玩,喜欢蹦蹦跳跳的,难免弄脏衣服,他爸还要干预,为这,我都说了几次了。哎,白老师,那你现在说他这种情况,怎么办啊?我回去再给叮咛叮咛。
老师:现在就是要放手。在家包办的太多,让娃慢慢的学会和同龄人交流,一定要让他爸妈带娃去玩,去运动,环城公园,西大操场都可以,引导娃和别人交流,还有一个就是告诉娃要抬起头和别人说话,慢慢锻炼,不要总低头。不要总让娃那么听话,男娃可以调皮一些。他奶奶带娃带的挺好的,但必竟是隔辈,肯定会有很多顾虑的,操的心就多,有些就放不开手,带娃跑,跳等肯定不如父母,所以,一定要他爸妈多带娃。此外,就是在家让娃学着去表达,不要啥事情都给他弄好,学着穿鞋,提裤子,穿裤子,自己搬凳子等,最重要的是要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没吃饱就要要等,慢慢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要急,一点一点来吧。最后,建议家人与孩子一起读绘本,如果实在太忙,可以让孩子观看与自我生活管理方面的视频,只要控制好时间,也是不错的。
天天姑妈:多谢啊,白老师,我一定给他爸妈带到。辛苦了!
附件2:活动设计
一、活动名称:自己的东西自己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的私人物品有什么。
2、知道自己的东西自己用,不能乱用别人的生活用品。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缸子、被褥、玩具等;前期家长教幼儿认识自己的名字。
四、活动过程:
1、展示PPT,知道哪些物品是私人物品,了解私人物品是不能和别人共同使用的。
2、游戏:什么可以分享
出示一些物品,分别举起,幼儿区分私人用品和公共用品。
3、游戏:猜猜这是谁的?
出示缸子、枕头等,幼儿观察后选出自己的物品
4、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些物品是不能共用的,因为那样会传染疾病、不卫生,人们都要用自己的私人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