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幼儿园中3——6岁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西安市第二保育院特殊儿童状况摸底调查报告
(2013-12-10 16:18:56)分类: 2013年小课题 |
一、调查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可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对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此外,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
但是,在近3—5年的招生中,虽然我们幼儿园是一所招收3—6正常儿童的教育机构,然而,也发现了一些特殊儿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班集体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不同,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正常交流,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些口令,他们似乎都听不懂,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相当迟钝,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认知、游戏。与特教机构的孩子相比他们又比那些孩子强很多,家长也不愿意将孩子送到特教学校去,所以,在一所普通幼儿园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该如何配合,才能培养发展这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得孩子顺利适应集体生活?这不仅是幼儿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
二、调查目的、对象与时间
(一)目的
明确本课题研究开展的主要观察对象,对这些特殊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解摸底,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有两组,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19个教学班的老师,共计57人以班为单位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班上有没有特殊儿童,若有,再通过发放问卷了解特殊幼儿的情况。第二阶段是对这些特殊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建立档案。
(三)时间
2013年9月——2013年11月
(四)步骤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2013年10月18日——25日观察记录特殊幼儿的日常表现
第五阶段:2013年10月25日——30日阅卷、统计整理数据、查阅资料、研讨
第六阶段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谈话法、问卷法、和观察法三种调查方法。
四、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一是对全院19个教学班的老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初步了解了院内特殊幼儿的数量和情况,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各一名,二是在征求家长同意的前提下,给上述三个班级的老师和特殊幼儿家长发放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6份,三是班级成员对这三名特殊幼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四是课题成员汇总了问卷和记录,并进行了阅卷、整理和数据统计。现将其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特殊幼儿的日常表现状况
共同点:这三名幼儿在家的表现比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在家可以和家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幼儿园不能与老师、同伴进行交流,别人讲话他好像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到一样,反映迟钝,答非所问。
不同点:大一班的文文好动,但是对手机、电器非常感兴趣,喜欢玩弄老师的手机。中一班的虎虎性格还比较外向,从内心来讲喜欢与人交流,但是总说不到点子上,经常都是重复的一句话。中二班的兵兵性格很内向,喜欢独处,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
原因分析:这些特殊幼儿对自己家里的环境很熟悉,心理觉得安全,再有就是家人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非常的清楚他们想干什么,能及时回应。而在幼儿园,他们觉得陌生,安全感缺乏,心理就会有抵触情绪,更不愿意与人交往。
(二)教师对特殊幼儿的认识情况
从谈话过程到问卷分析上均可以看出,我院教师对自己班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均有足够的认识,有将近90%以上的教师能清楚的知道这些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着特殊性,她们认为开展调查很有必要、能够帮助他们很好的了解和指导孩子们的成长。但是,我们也发现幼儿园中有部分(2%左右)教师认为幼儿园不应该接收这样的特殊孩子!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因教师的认识不足、精力不足而存在对特殊孩子重视不足的现象。
(三)家长对自己孩子(特殊幼儿)的认识情况
家长普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特殊性,只是说自己孩子在一些方面的经验储备不足,能力弱,说孩子在家都好着呢,是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才表现出老师眼中的“特殊性”。其实非常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现“特殊性”,但是也恰恰说明了家长由于观念的陈旧、在乎别人的看法、工作忙等因素而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表现,更应和老师积极配合,或者到一些特定机构去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以便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五、一些思考和课题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一)一些思考
一是这些特殊幼儿的问题形成原因。由于都市化生活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出现,目前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在感觉统合方面的条件严重缺乏,而且愈来愈坏,独生子女家庭和都市生活使孩子丧失了友伴团体;祖父母的太松或太紧的照顾影响了孩子幼儿期与外界的正常沟通;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的减少又使孩子们在身体发展期间应有的运动完成不足,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目前这类问题儿童愈来愈多,如不能及时的加强训练和矫治,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正常发展,因此,这一现象应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二是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时刻注重个体差异,对特殊幼儿多关注,并引导教育其他幼儿对这些特殊幼儿多包容,用爱心、耐心去感化、去教育这些特殊幼儿!
三是家长应改变观念,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藏着掖着,应和老师积极配合,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课题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通过查阅资料,记录观察、访谈等形式,对这些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家长层面。要积极引导家长,让家长从心里上承认孩子的“特殊”,从而多关注孩子,并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
二是教师层面。请教师多观察、多关注特殊幼儿,广泛阅读一些专业知识,更好的对这些孩子和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与指导。
三是幼儿层面。适时地创造机会让这些特殊儿童能顺利的参加集体活动,其他正常儿童能包容的与这些特殊儿童相处。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