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普通幼儿园中3——6岁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3-10-16 16:02:11)分类: 2013年小课题 |
课题《普通幼儿园中3——6岁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普通幼儿园中3——6岁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可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对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此外,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
但是,在近3—5年的招生中,虽然我们幼儿园是一所招收3—6正常儿童的教育机构,然而,也发现了一些特殊儿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班集体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不同,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正常交流,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些口令,他们似乎都听不懂,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相当迟钝,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认知、游戏。与特教机构的孩子相比他们又比那些孩子强很多,家长也不愿意将孩子送到特教学校去,所以,在一所普通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发展这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目前我们一线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由此,选择这一内容作为课题研究,以期对今后工作能有所启示。
三、课题研究的时间、对象、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时间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即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
(二)研究对象
我们院内的特殊儿童。
(三)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我们分别体现在幼儿、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上,以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所帮助,对教师、家长在今后遇到课题中类似的幼儿在如何教育方面有所启示。
1.幼儿层面目标
(1)幼儿可以与同伴、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较自如的参与集体活动;
(3)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2.教师层面目标
(1)面对教学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2)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培养这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促进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家长层面目标
通过与这些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研究出家长应该在家配合的事项,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观察记录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来进行研究,客观的分析事实,积极的采取措施,使得课题科学有序的顺利完成。
四、课题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将院内特殊儿童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告知家长,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对这些幼儿情况进行分类,并建档,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幼儿目前社会交往基础,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对这些幼儿交往能力的训练。
2.密切观察研究对象的表现,分层次进行教学和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并经过一段时间机型比较,关注幼儿的发展,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在班里开展各类对话游戏活动,给幼儿创设情境,探索合理的教育策略。
4.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并了解幼儿在家表现,更好的确定下一步研究内容。
(三)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题研究完之后的预期成果及表现
(一)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卷调查表、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表等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并成立一本关于此课题的原始资料集。
(二)视频资料: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拍摄研究对象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状况,前后进行对比。
(三)将以课题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形式来结题,可以先在院内进行实践,参加论文评选等再在大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