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中的无效沟通

(2018-09-08 12:58:03)
标签:

情感

健康

家庭中的无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只有与别人有效沟通时,我们才能够了解别人或者让别人了解自己,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那么,家庭沟通是什么?“家庭沟通?家里人有什么好沟通的?”“啊?这个我真没什么经验,不过,我觉得有时要跟家里人打开话匣子很难”“哦,我好像很久没跟家里人坐下来聊聊了”“跟家里人沟通,说了也没用,他们不懂”“唉,不想让父母操心,还是不沟通”……

沟通对建立和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我们会对家人的期望更高,以及会受到一些固有模式的影响等等,常常会造成家庭中的无效沟通,从而产生了上述的那些回答,那么,我们如何改变现状,让家庭沟通更顺畅,让家人关系更亲密呢?


首先,我们要辨别家庭中的四大无效沟通形式。

约翰·戈特曼认为家庭中存在以下四种无效的沟通模式,他称之为“末日四

骑士”:

1.    批评

“你为什么总是不长记性,我讨厌你把衣服直接扔到沙发上,每次都得我亲

自动手给你挂到衣服架子上,真是没记性。”这是一位妻子对丈夫说的话,这就是批评,这句话指责对方并且伤及人格,这种批评会让对方感受到打击、拒绝和伤害。那么,对方当然会反击,这就会造成夫妻双方的冲突升级,这就是无效沟通。

    其实,妻子的目的就是想让丈夫把脱下来的衣服挂到衣架上,像“总是”“从来”这些话语暗示着对方存在人格为题,“为什么”按时者说话者对对方的指责,如果换个温柔的方式:“亲爱的,你的衣服还在沙发上,能把它放到衣架上吗?”我想,效果就会好很多。

2.    污蔑

    任何形式的污蔑都能毒害亲密关系,表现为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家人进行冷嘲热讽、骂人、翻白眼、讥笑、挖苦和不友好的幽默等等。这种污蔑是由于长期持续的负面想法而引起的。“你还累?我上班工作,下班陪孩子,你倒好,一回家就躺在床上玩那些愚蠢的手机游戏,您有什么好累的”……这就是污蔑。

3.    防卫

   防卫可以理解为自我保护,许多人在受到批评时都会下意识的进行自我防卫,然而这种防卫并不能使沟通顺畅,比如“你一回家就玩游戏”,防卫“谁说我总玩游戏了,我在看视频好吗?你不是也总用手机看电视吗!”结果是,沟通无效,而且会导致冲突升级。

如果改为不防卫的回答:“我知道你很累,我也工作了一天了,想玩游戏放松一下,不如这样,我现在帮你照顾孩子,然后晚些时候我们一起去散步放松,怎么样?”

4.    沉默抵制

   顾名思义,就是无声的反抗,无论对方说什么,都不给于回答。比如:妈妈不停的唠叨儿子不要辞职,工作不好找,儿子完全不听,直接一摔房门,把母亲和自己隔离开来。这就会让母亲越来越气,而且会觉得无助。如果改为:“妈妈,我现在心里很乱,等晚一点我们再说这个问题好吗?”沟通是不是更顺畅些?

其次,我们要了解沟通的五个层次。

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沟通由浅入深有五个层次,只有深层次的、能够表达内心感受的沟通,才可能成为有效沟通。

由浅入深,这五个层次分别为:

1.       打招呼

这是最表面,最直接的一种沟通方式,也就是我们一般的社交语言,如“您好”“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语言,如果家庭沟通中,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的语言,只是“我回来了”“我走了”等打招呼的沟通方式,那么,我们只停留在沟通的第一个层次。

2.       讲事实

顾名思义一,就是讲一些不含个人意见、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语,比如说“如果你经常熬夜,你的健康会出问题”“肚子疼呀,赶快去医院看看”,这种话语都是事实,但是在家庭沟通中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语言,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冷冰冰的。

3.       谈想法  

就是除了上面的两步之后,会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对方更了解自己在想什么,比如“我不希望你经常熬夜,这样你的健康会出现问题的”“总是肚子疼,可能有问题,到医院让医生看看”,这里有自己对熬夜、肚子疼的看法,沟通更近了一步。

4.       谈感受

如果家人之间彼此更信任,很有安全感,就会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各种事件的反应。如:“看到你熬夜,我很心疼,也很生气,因为我担心你健康出问题”,这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5.       敞开心扉

 所谓敞开心扉,就是一种完全信任、完全接纳的关系,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内心表现出来,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就是敞开心扉。在家庭沟通中,不可能完全做到敞开心扉,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再次,我们要理解沟通三大原则。

1.       求同存异的原则。

在沟通中,要从矛盾或冲突中找到相同点,然后再表述不同点。在家庭沟通

中,冲突的背后是爱,是关怀,基于这个共同点去与家人沟通,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       双赢的原则。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谁战胜谁,而是为了让彼此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共同

去达成目标,因此,在家庭中沟通中,不要总是想着要去赢,要去改变对方,而是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方式作为沟通的出发点,一起去达成沟通的共识。

3.       先后原则。

家庭沟通中,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比如“我看到你很生气,我们能

一起聊一聊发生了什么吗?”,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也不能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去做沟通,最好是情绪平稳时进行沟通。

最后,我们要学会有效沟通的技巧。

1.       要有自我觉察力。

在家庭沟通中,一定要要有自我觉察力。在沟通时,要学会自我检查:自己

是否带着情绪去沟通?自己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我是否如何解释我听到的信息的?我有什么情感反应?我要完成什么目标?我所做的,是他所需要的吗?我有在意他的感受吗?……

2.       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

家庭沟通中,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能平静的听对方表达,在家庭沟通中,

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和身体姿势向对方传达我们正在认真听,这样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在倾听过程中,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是总想着反驳对方;不仅要能听懂对方说了什么,更要用心感受对方说话时的情绪、态度、表情和身体语言,感受到对方的非语言的表达,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有效聆听。

3.       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接纳对方。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谅解,与家人沟通时,一定要不要觉得都是亲人,就不需要尊重,家人的尊重和认可更重要。因此,在与家人沟通时,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对方,给予对方倾诉的自由,不嘲笑、不否定,不讥讽,一起做建设性的探讨。

总之,预祝每一个家庭都可以顺畅沟通,和睦相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