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2014-05-20 15:18:12)小学四年级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为两个版面,第1页主要介绍梵高生平简介,并且附带了几幅梵高生平的人物画作品,第2个版面主要是欣赏凡高风景画作品。通过作品来认识凡高,了解凡高,感悟凡高的人生。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专题介绍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师。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特别还是一名国外画家,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可教材出现在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如何来理解这么有个性的画家?如果单单把凡高的作品一一罗列介绍的话,学生会显得无趣,也不易理解;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的生平作品,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着的精神,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2.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2.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如“颜色——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还注重学科的整合性,在欣赏作品时,始终贯穿着音乐。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作品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讲述一位最贫困、作品如今最珍贵的画家梵高的故事,吸引学生对梵高的兴趣。从而导入课堂。
二:组织教学
身体坐直,准备上课;
三:欣赏作品
课件出示《向日葵》:这幅作品的名称?谁创作的?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对,凡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画家凡高。(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割耳朵的自画像》:同学们一定能猜出他是谁?
对,可为何耳朵被割了,还投出冷冷的目光。
四:了解凡高的一生
你们想知道凡高一生都经历过哪些事情吗?阅读书中“凡高的一生”。思考:通过阅读,你了解到凡高的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国籍,家庭,曾做过的职业,绘画风格)
(意图: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来调动激情,自学文字凡高的一生。)
五:欣赏,感悟作品
出示课件:能否根据大屏幕的作品将凡高的作品分为四类?
(自画像,人物画,景物画,风景画)
欣赏自画像:
导入语:凡高曾说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自画像,那你们看:知道这两副画的创作背景吗?
师介绍,生思考:对这位画家你有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回答。
欣赏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导入语:其实,凡高27岁才开始学画,当时画风还不成熟,代表作是《吃马铃薯的人》
师介绍,生思考:画中的人在干什么?
这副画的整体色调与课本中其它画面色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用这样的色调?设想一下凡高的心情?
生交流回答。
欣赏景物画《星月夜》《向日葵》
导入语:由于凡高经常画一些社会中最低层的人,他的画不被人承认,也没有人买他的画,这使他变得焦虑和烦躁,于是在33岁,他来到了法国,后来在法国的小镇完成创作《向日葵》。
思考:这副画的色调以什么颜色为主?他用的黄色一样吗?
猜猜看,这时候他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思考后交流。欣赏《星月夜》
导入语:凡高在离开阿尔小镇后,柏树取代了他心爱的主题——向日葵。完成了以柏树为主题的创作《星月夜》。先来听一首音乐《星月夜》感受一下!睁开眼睛,看:
思考:凡高是运用怎样的笔触来描绘空中奇特的景象?拿出手指在空中画一画!
六:学生作业
师:凡高用这种漩涡状的笔触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夜空,通过以上的学习,老师想知道:凡高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作业:根据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选一幅最深的作品,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描绘下来,写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七:交流学生作业:学生自说自评;
八: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学得怎样?(学生自评自结)
九:拓展游戏:找一找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根据凡高的作品特点找出下面三幅中的一幅作品是凡高创作的!(凡高的《乌鸦与麦田》)
十:小结
师:就是在这片麦田里,凡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初识了这位充满传奇的画家凡高。希望大家能够像画家那样运用色彩和笔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