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反思

(2014-03-14 11:20:26)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反思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白石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上这一节课,我也有以下的思考和认识:

 1.当前美术新课程走向: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美术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所以仅仅局限于美术学科内部的教育,将难以全面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因此,在保留美术课程系统性的同时,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时应该进行加强学科间联系和交流的尝试,注重美术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如通过寻找语文、音乐、科学等各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找其中的横向联系,找到其结合点等,并且根据情况,重新设计美术作业,从而实现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

  2、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形式和语文形式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虽然两者形式不同,却可以相互诱导。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老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准确地寻找渗透艺术教育的联结点,巧妙而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并融入其中,让你的课堂到处充满美,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3、善用欣赏交流法,发展儿童的鉴赏及表达能力: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名家名画,叙述艺术家们的光辉人生。用美的作品熏陶、感发学生,对学生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当然在上本课的时候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没有找齐白石的相关资料,上课时这一类学生就不会特别有激情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了,作为教师应该随机应变,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孩子参与进来。其次就是分析齐白石作品时,我应该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五花八门,我不应该局限他们的想象力,正所谓花盆里种不出青松,鸟笼里长不出雄鹰。其次就是在巡视学生作业时,应该鼓励孩子们,把一些优秀的作业应该及时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或者是激发更多的孩子有更广阔的思维。

 

 

                                教师: 赵恩毅

                              时间:2014年3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