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教案《踏雪寻梅》

(2015-01-29 18:34:21)
标签:

365

音乐教育

分类: 实验中学马黎

授课教师

马 黎

学科

初中音乐

教龄

10年

微课名称

踏雪寻梅

视频长度

9分30秒

录制时间

2014年11月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踏雪寻梅》

教学类型

练习演示型

教学对象

初一年级本学期没有开设音乐常规课,学生只有小学的音乐基础,但是她们很喜欢音乐课。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2/4拍,降E大调,两段体结构(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 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其中第一乐节为歌曲的音乐动机,轻快、活跃;第二乐节是第一乐节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则是歌曲主题的伸展并结束在主音上,造成乐段终止。此段生动地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B段的开始句则以叮当的具体生动形象,细致地描绘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与A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设计思路

       我从感性层面入手运用活泼有趣的“明线”-----“踏雪”、“寻梅”活动与渗透音乐要素的“暗线”相融的双线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美的音乐。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引导启发学生感悟音乐作品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弱起、休止符和顿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欣赏、探究体验以及相互合作来理解和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弱起小节、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前预备时间展示雪景图并配《踏雪寻梅》的背景音乐。

一、组织教学

二、导课

在寒冷的冬季,只有一种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它就是腊梅花。从古到今,雪梅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珍宝,因此创作出大量的诗作。你们能背诵几句吗?…今天我这里也有一首和你们一起分享。

三、新课

        节奏与歌词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加入声势(身体律动)朗读歌词。

3、在音乐伴奏下带声势朗读歌词。

 

        旋律与歌词

A、  选择踏雪寻梅的“路线”(听力训练)

出示两条旋律线,教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听辨后选择正确的旋律线。(1)听辨(2)模唱

 

B、  踩踩踏雪寻梅的“脚印”(视唱训练)

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视唱歌谱并填词。

 

C、寻找“腊梅花”(休止符)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D、享受“踏雪寻梅”(完整演唱)

注意:轻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弱起小节、课堂打击乐器的伴奏

注重“课前音乐”的运用,营造课堂气氛,便于情景导入。

 

语言创设情境,运用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导入新课。

 

 

声势律动代替传统划拍,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弱起小节和休止符。

潜移默化的解决歌曲难点,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提高听辨能力,画旋律线熟悉歌曲旋律发现歌曲特点。

 

 

通过眼看、耳听、嘴唱全方位同步进行,既提高了视唱能力又了解歌曲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