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航天小学
郭庆霞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金钱。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每一个学生确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情感变化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体会。在教学时,我分三步进行:一、借助表格整体把握;二、通过朗读细致体会;三、增量阅读深化主题。
第一,借助表格整体把握。在教学之初,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为让学生在梳理文章脉络的时候条理更清晰,我在此环节设计了表格的形式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表格,既理清课文层次,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更准确清晰地抓住父亲和儿子的动作和语言。
第二,通过朗读细致体会。本篇课文对话很多,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尤其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并以分角色朗读为主,通过学生互相“评读”的形式展开。随着故事的展开,父亲与儿子共有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事件也极其相似,但人物情感却一直在发生变化,要读出这种变化,朗读的语气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反复的“评读”过程中,学生的读一次比一次充满感情。特别是采用学生特别喜欢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们抓住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和动作融入到角色中去体会人物心情,进而体会情感上的起伏。不论是全班的齐读还是男女生的分角色读,亦或是师生合作读以及指名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体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学生的“读”也表达出了父亲失望、痛苦、无奈和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冷漠、自私、伤心和愤慨的情感变化。
第三,增量阅读深化主题。在完成《一枚金币》主体课文的同时,我选取了一篇课外阅读《一毛钱的故事》。这两篇文章不仅主题相似,都与金钱有关,最重要的是写法相似,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特点,表现文章主题。这样的增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也能指导学生的写作,因为两篇文章共同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妙处,不仅能让文章更生动具体,也能塑造人物形象,更能为表达主题服务。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去体会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进而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主题:人们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能不劳而获;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