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二五”期间,在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省司法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监狱系统紧跟全国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构建平安监狱、法治监狱、过硬队伍为目标,紧紧抓住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布局调整的历史发展机遇,努力破解贵州监狱爬坡上坎关键期、各种矛盾凸显期和管理问题暴发期“三期叠加”所面临的制约我省监狱改革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努力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各项工作呈现健康稳步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充分展现“十二五”期间我省监狱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典型、新亮点,贵州监狱新媒体平台将推出“盘点这五年”系列报道。
请看第一篇——
围绕中心 提升整体 教育改造工作亮点纷呈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监狱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监狱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把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这个中心任务,树立大教育观理念,深化教育改造内容,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健全教育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队伍素质,丰富监区文化建设,拓展社会帮教形式,全省教育改造工作亮点纷呈,为维护全省监狱安全稳定,服务贵州建设大局作出了贡献。
教育改造机制不断健全,民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借鉴先进省份做法,先后制定罪犯入出监教育、心理矫治、改造质量评估、监区文化建设、顽危犯转育转化等工作制度。建立警察教师评聘、课酬制度,积极探索开展优质课评比,把教育改造工作考核纳入干警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个别教育能手、心理矫治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激发民警从事教育改造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设了心理矫治中心、罪犯服刑指导中心两个教育职能机构编制,从体制上保证了大教育格局的形成。全省有15家监狱按部颁标准完成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16家监狱完成了狱内电化教育中心建设,教育改造工作中心地位得到增强,民警队伍也得以壮大。大力开展教育改造业务、心理咨询师获证和技能提升、狱内电化教育中心业务等培训,使民警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先后有860余名民警通过培训取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为了教育改造罪犯的主力军。桐州、海子等监狱以及全省40余名民警因教育改造工作成绩突出被司法部先后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教育改造内容不断深化
通过贯彻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三课”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实现教材、教学计划、考试试卷、考试时间
“四统一”;文化教育实现常态化,同时全省还设有10个高等自学考试考点,鼓励罪犯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获证培训,让即将刑释的罪犯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脱盲罪犯达5000余人,参加自考罪犯达1200余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罪犯人数达12200余人(获证率超过90%)。宁谷、凯里、都匀等监狱还与省内高校合作开展大专学历教育。桐州监狱与都匀市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未管所积极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中等职业教育(“9+3”)新模式,与遵义重美职业学校和遵义市教育局合作开办中职学历教育,有效增强了罪犯回归社会的信心。各监狱还运用狱内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将教育改造工作向其他时段延伸,做到深化内容、全面覆盖。
现代矫治技术得到充分运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覆盖
树立现代监狱管理理念,大力推进“一人一策”的个别教育模式,有效融入心理矫治、心理危机干预等现代矫治技术,全程掌握罪犯思想动态和心路历程。着重抓好顽固犯、危险犯等重点罪犯的个别化矫治工作,坚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分类教育。普及罪犯心理健康教育,为罪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情景剧、大型团体辅导等形式,引导罪犯积极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激发内心尚未泯灭的良知。据2015年统计,全年共开展了220余次团体心理辅导和2000余次个别心理咨询,有效解决1074起罪犯心理问题。积极开展优秀心理矫治案例评比工作,2014年我省有3个案例还入选了《全国优秀心理矫治个案汇编》。另外还以王武、羊艾、兴义等监狱为试点积极探索循证矫正工作,先后收集了180余篇优秀心理矫治案例,为循证矫正工作奠定基础。
监区文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营造了积极的改造氛围
在开展常规监区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我省积极探索“一区一品牌,一楼一主题”的建设模式,着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各监狱纷纷投入资金大力美化监狱环境,创建监狱主题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上墙”、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羊艾、瓮安、凯里、轿子山等多家监狱邀请省内高校、地方政府机构及民间艺术团体进监开展文艺演出,丰富罪犯服刑改造生活,提升了监狱的文化品味。我省服刑人员41件作品还在2014年司法部开展的“放飞梦想
重塑新生”服刑人员文化艺术系列活动中获奖。部分监狱积极与地方图书馆建立流动图书室、与新华书店联合开办狱内书店,及时更新监狱书籍,满足罪犯学习需求。通过推进监区文化建设,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改造氛围。
帮教形式不断创新,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注入
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邀请罪犯亲属进监开展亲情帮教,帮助罪犯重新树立改造信心。18所监狱还设立了法律援助站,定期邀请法学专家、律师进监为罪犯提供法律援助。全面排查在押罪犯未成年子女,大力实施“雨露工程”。监狱先后向地方部门反馈罪犯的未成年子女信息达14000余条,不但为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提供标靶,还依托企业及社会公益组织为家庭困难罪犯的未成年子女发放救助金,协调解决户籍、低保、入学等问题。通过与“徐如特殊家庭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合作,先后救助了65名罪犯的未成年子女
76人。积极邀请社会企业进监与即将刑释的罪犯签订用工意向。以羊艾监狱、第一女子监狱为试点创立“刑释创业帮扶基金”,帮助罪犯增强自食其力、自主创业意识。充分发挥监狱预防犯罪的作用,配合政府反腐倡廉工作,17家监狱先后挂牌成立警示教育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造工作还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司法部先后在全国转发推广了我省11篇教育改造工作简报。展望“十三五”,随着我省监狱布局调整逐步到位,教育改造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我们将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将教育改造工作推向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把更多的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