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论文1
(2018-03-12 23:33:09)
标签:
教育 |
教学论文1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研究与实践
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思想文化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把英语视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一门最有作用的学科之一。许多家长为帮助孩子学好英语,在购买学习材料与添置学习设备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然而,在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却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积极性很高,一段时间过后,学习的热情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因此故事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地和主动的学习。
I.情景故事的输入
故事对于儿童和成人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有吸引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引人入胜,有的故事内容无趣或者讲述的方法不得当,会让学生无法理解或无所适从。因此,故事内容的选择和故事导入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情景故事教学的顺利开展。
小学英语课堂使用的教材特点是每个单元有自成体系的特定内容,比如,有的单元是关于购物的,有的是问路的,有的是关于时态的等等。可以在每个单元确定一个大主题和主人公,然后讲述他们令人神往又能使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在情景故事中习得语言。教学食物时学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和吃有关的菜单,餐具和餐桌礼仪;学习问路时,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如何询问及回答,自然而然的为学生制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曾经的启蒙故事,或者是曾经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在英语的课堂上可以将它们原封不动的搬过来,通过学习和表演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能学习和运用语言,还能真切的体会人物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这些人物设计新的故事,促使学生大胆的运用语言,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如何更好地导入故事,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故事教学的导入可分为三大基本环节: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这个环节主要是预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学生才会有动力,而学生有了“疑”之后,我们教师不是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先去预测,虽然他们的预测不一定正确,可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这种预测是他对自己提出的疑问的一个思考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故事教学最主要的环节,也是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不仅要讲,还要演。教师最简单和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图画来呈现故事,直观又简单明了。还可以利用课件、动画、人物头饰或其他工具,甚至可以引用动作边讲边演来呈现故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头脑中的图示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旧知识得以提取,新的信息得到加工。
这一环节是帮助学生内化并产出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让他们选择。如果可以缩写或改写故事,这样不仅能反馈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概括、综合知识能力;可以复述故事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可以做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等。在这个环节,新信息得到更好的加工和构建,最终成为图示知识系统的一部分。
II.情景故事的输出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学生要熟练掌握语言能力,就必须把学生放在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言语交际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来实现。言语交际中得意义构建也就是语境构建的过程,构建是由交互和控制来实现的。
语境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对话只有在一定的语境的作用下才有其现实意义,语境影响言语交际的绩效。例如,某课是一篇有关植物种植的日记,有的教师根据该课内容设计了一颗流浪的种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感悟。学习故事后,在输入环节就可以设计一些对话重现课文。通过类似的模拟对话活动,给予学生时空的自由,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彭聃龄;英语教学法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肖峰;故事教学在英语初学者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3)
【3】王俊英;走出英语故事教学的误区【J】;科技信息;2009(32)
【4】李艳春;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原则【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09(11)
【5】晁霞;运用英语图画故事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