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雷霆追思会举行: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

(2013-03-23 23:23:58)
标签:

诗人雷霆

追思会

诗刊

商震

文化

分类: 纪念雷霆

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

——诗人雷霆追思会纪略

文/陈立红

 

http://s8/mw690/c2ce142ftd8a7795ffe27&690

2013年3月23日下午,诗人雷霆追思会在北京举行


  “我的灵魂是贵族,我的肢体是劳动者。”这是诗人雷霆先生的诗句,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写照。他微笑着站在背景板上,好像在向每一位来宾言说着他的沉思,言说着他的思想、风骨、个性与追求。阳光在他饱经沧桑的额头上升起眩目的光环,像一个时代的隐喻。


  这是2013年3月23日下午3时,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的“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追思会,在中国诗人俱乐部(北京老故事餐吧)举行。前来参加追思会的有雷霆先生诗刊社的同仁、生前好友、同学、学生以及雷霆夫人张力的同事、同学、朋友,及家属,共80多人。大家共同追思雷霆卓尔不群的思想、独立自由的精神、与世无争的性格、仗义执言的风骨,盛赞他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好编辑,发现和扶持了一批诗坛新锐,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追思会由《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主持。会议开始前,与会来宾全体起立,向诗人雷霆默哀一分钟。然后播放诗人李晓梅制作的15分钟电视片《诗人雷霆》,用诗化的影像简要回顾了雷霆先生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再现了雷霆先生的独特个性和高贵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动。


  商震说,雷霆老师于去年12月9日逝世,到今天已经106天了。雷霆老师在诗刊工作22年,深受大家敬重。今天诗刊社和雷老师的家属举办这个活动,共同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老师。通过这个短片,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雷霆先生高贵的精神和劳动者的肉体。我们办这个追思会的目的是对诗歌的敬畏,是对诗人的敬畏,是对亡灵的敬畏。通过这个追思会,我们把大家的哀思、怀念送给雷霆先生。接下来是嘉宾发言和诗歌朗诵。


  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因带团出国访问,不能亲自前来参加追思会,他的发言由《诗刊》一编室主任杨志学代为宣读。高洪波在文章中回忆了初见雷霆的第一印象,是山东汉子,外貌剽悍威猛,留着高尔基式的胡子,一看就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接触却发现,雷霆是一个认真温和、爱憎鲜明、个性独特的好人,竟从内心里喜欢起来。


  著名诗人、《诗刊》老编辑寇宗鄂深情地回忆与雷霆共事的岁月,几度哽咽,潸然落泪。他首先转达了原《诗刊》主编邵燕祥对大家的致意,向大家问好。寇宗鄂说,刚才短片中朗诵邵燕祥的散文诗,已经把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看了片子,我心情很沉重。看到雷霆的一生,我就想起了与他一起工作的岁月。雷霆像一块泰山石,坚硬,顽强,但他的心却像玉石,又十分温润。与雷霆兄在一个编辑室工作20多年,我俩都是急脾气,但却从未红过脸。我们下班后经常聊天,他对我帮助很大。雷霆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告诉我,如果诗歌排除了自己、自我那还叫诗吗?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放进去,要把自己真实体验和感受写出来。雷霆是一个不被评论家注意的诗人,他的作品是他思想、人格、精神和风骨的体现,很有价值,值得认真研究。雷霆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好编辑,发现和扶持了一批诗坛新锐,为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说到雷霆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该评编审职称却被压制,为了患病的同事他主动放弃竞争名额,寇宗鄂哽咽难言,潸然泪下。


  著名诗人林莽回忆了第一次见到雷霆时的印象,认为雷霆是一个正直、坦率、真诚的人。林莽说,当时我刚在《诗刊》发表一首作品,《诗刊》举办活动,雷霆老师就通知我参加。我到那儿时看见雷老师站在路边太阳下,我问他为啥不进去,他说,等你,怕你第一次参加活动不熟悉,其景其情至今难忘。


  著名诗人、《诗刊》原副主编李小雨回忆跟雷霆共事20多年的经历,认为雷霆是一个人善于发现新人佳作的好编辑。她说,我比雷霆早一年到《诗刊》,但雷霆年长,思想成熟。他是一个善于发现新人佳作的好编辑,林子的爱情诗《给他》就是雷霆在来稿中发现的,他拍案叫绝说,这才是好诗嘛!非常兴奋。林子这组诗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对诗歌观念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雷霆强调诗歌要有感情和个性,他说只有强烈的感情才能吸引人。他的见解对《诗刊》既坚持现实主义,又具有探索精神的风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雷霆敢于仗义执言,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著名诗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原《诗刊》评论编辑唐晓渡,把雷霆当作挚友。他说,与雷霆老师同事16年,朋友30年,是联系不多又时常想念的朋友,是君子之交。他的诗句“我的灵魂是贵族,我的肢体是劳动者”,是雷霆思想精神的写照,我只看一遍就记住了。我对雷霆的评价是,“一身傲骨处处是主人怀良知直行三界,两行清墨生生为挚友养正气自现雷音”。接着他饱含深情地朗诵邵燕祥的散文诗《送别雷霆》。


  雷霆的老同学原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杨培青女士代表四位女同学发言,赞赏雷霆是埋在污泥中的金钢钻,用水洗干净依然闪闪发光。她说,我们与雷霆从初一到高中,同学六年,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是大姐,雷霆是小弟,没想到他却先走了。刚才说到雷霆评职称的事,我来解释一下职称问题。我曾在国家科委科技干部管理局当过局长,就是管评职称这个事的。当时为啥要评职称?就是为了平衡科技干部与行政官员待遇差别而设的一个制度。当时在国务院讨论的时候,就说到行政官员评不评职称的问题,结果坐在前排的当官的都不敢说话,我坐在第二排,就说了,我说行政官员不该评,因为你不能两头都占。我们那个年代,只认理,不认官,李鹏副总理就采纳了我的意见。但是,过了几年科技局撤销,我也不管这事了。再后来一些官员给我递名片,我发现他们印着“教授”、“研究员”,才知道职称制度已经变味了,变成了行政官员又一个身份。我更没想到,以雷霆老弟的学识和人品,竟然到退休还是副编审,没评上编审。他评职称从来没给我提过,不然的话我就可以帮他争取一个。这就是雷霆的性格,自己的事从来不求人。


  雷霆的老同学、航天部退休的专家李大立女士,追忆雷霆有三个特点。她说,我感觉雷霆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非常有诗才,文才非常突出,上中学时就表现出来。第二是感情非常丰富,是同学们中最早谈恋爱的,也是最敢谈恋爱的。上初中时他曾给我写过求爱信,前些时我给张力说了,张力还让找出来看看写些啥。说到这里,诗友们都笑了,给沉重的追思气氛增加了一些幽默。李女士也笑了,她接着说,雷霆的第三个特点是关心同学,关心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刚才短片中一张照片,就是我和杨培青雷霆上中学时与战斗英雄魏来国的合影。


  原《小说选刊》主编冯立三先生,策杖走上讲台,他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表情沉着冷峻。一出言,四座皆惊,他说:雷霆是我很晚才结识的兄长,他是搞诗歌的,我是搞小说的,难得谋面。前年作协做好事,把我们这些已经离退休的干部,组织到雾灵山休养。我和雷霆同行,来去10天,因我家里有事只呆了7天就回去了。在雾灵山7天中,有两个下午我和他促膝交谈。雷霆大名鼎鼎,人名,诗名,都是如雷贯耳。但慕其名,不曾当面沟通。这回聊了两个下午,深有感触,我很感动,也很不平。刚才又听了我们的老朋友,诗坛泰斗式的人物邵燕祥的纪念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雷霆的进攻和退守,他从四面八方退守。我也很感慨,雷霆以他的名字和他的性格及他对诗的感受,不应该是退守的性格,鲁迅先生说过: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雷霆的一生,应该是,事实也是进攻的,之所以退守,这是他看破红尘的一个聪明处世方式,不愿与他讨厌的一些无聊的人争斗,一些不学无术,蝇营狗苟的势利小人相纠缠。雷霆这种人物,诗人的退守,只有退守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纯洁自己。我认为,雷霆的退守是看破红尘的处世方式。这其实是时代的悲哀。万马齐喑究可哀。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霆的声音。就像雾灵山,是一个象征,它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也不是最低的山,它是燕山山脉的最高峰,经常处在雾中。这很像雷霆,有思想,有学问,有见解,但却很少露出真容。雷霆的见解很深刻,关于时代精神,他说不能离开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人民的情绪,不是领袖的情绪;要有独特的个性、方式感知生活,才能有好的作品。他强调文学的个性、情绪、思想和印象,认为中国的文艺创作方向应该是双峰并峙,即具有现代意识的个性化与传统的典型性相结合,只强调典型性会把文学创作带入死胡同。他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在雾灵山短短七天,我与雷霆引为知己。


  著名诗人、《诗刊》编审周所同说,与雷霆老师同事10多年,朋友20多年,他对我很关心,多次仗义执言。我感觉他的“退守”是大境界、大智慧,并不代表他离开阵地,离开人的立场、诗歌的立场。


  从河南信阳专程赶来的著名诗人陈有才回忆起邀请雷霆出席1990年大别山诗会时的情景,他对民歌情有独钟。陈有才说,我带着他走访了信阳地区七八个县市,走一路背了一路的新诗歌,他都一言不发,我不知咋回事。后来在泡温泉时,我给他背大别山情歌,他马上说,这才是好诗嘛,以前背的都不行,不要追时髦诗风,你就照着“大别山情歌”的路子写,中国诗坛会有你的位置。雷霆大哥很看重诗歌的民歌传统,给我指明了诗歌创作方向。虽然现在中国诗坛还没有我的位置,我想再过十年二十年肯定会有我的位置。


  著名诗人、诗评家王家新教授感慨地说,今天本来在进行研究生面试,我提前走了,就是要来表达我的敬意和感谢。我在《诗刊》曾做过编辑,与雷老师同事五年,他的为人,对我有很大影响。雷老师正直、低调,独往独来,保持着非常少见的独立个性和自由精神。八九之后,我陷入困难时期,雷老师经常给我打气,鼓励我,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雷霆的学生、诗人韦锦发言时,谈到对雷霆诗歌《沉钟悠远》的理解。他说,雷老师这首诗虽然只有9行,但却酝酿写作了将近一年时间。我认为,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之一,这个“沉钟”是雷老师人格精神的象征,“只有沉钟才如此悠远。/站在钟楼上,/不会震耳欲聋,/走在十里外,/依然响在耳边。/如风飘来,/如雾弥漫。”


  女诗人姚鸿飞介绍了自己参加诗刊函授学习,雷老师辅导她学习写诗的经历,刚说几句便泣不成声。她说,雷老师亲切和蔼,悉心指导,不嫌麻烦。她在朗诵1999年雷老师辅导的诗作后,又补充一段诗歌献给雷老师:“时光不会倒流/如果可能/我愿回到当初/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零年/穿过长虹桥/上文联大楼/从文联出版社/到诗刊社/重新当一回/您的学生/……”


  铁道部文联诗人李志强回忆参加诗刊函授十年,雷老师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并于2001年参加了青春诗会。


  雷霆的女儿和儿子发言向各位来宾表示谢意,感谢他们还原了一个自己所不太了解的爸爸的另一面。女儿雷歌叶说,感谢各位叔叔阿姨参加追思会,从你们的回忆我看到了爸爸在工作中和诗歌中的状态和情景,非常非常感动。遗体告别不是爸爸希望的,今天的追思会是爸爸希望的。儿子雷歌扬骄傲地说起父亲,他说爸爸一生正直,坦率,在教育子女上,也是顺其自然,他从来也不要求我们这样或者那样。有一次学校分班,通知家长到学校商量,爸爸坚决拒绝,他说这是你学校自己的事,你想咋分就咋分。结果学校别不过爸爸,就给我分班了。


  会上,《诗刊》编辑赵四、彭敏朗诵了雷霆的诗作。因为时间关系,还有许多诗人和来宾没有来得及走上讲台发言,但他们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诗人雷霆浓浓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


  最后是雷霆夫人张力女士致答谢辞。她向主办追思会的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表示感谢,感谢作家出版社出版雷霆诗文集,感谢参加追思会所有的诗友和来宾。


  商震在追思会结束时说:“雷霆先生追思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雷霆先生的怀念却永远不会结束”。


  是的,我们会永远记住雷霆先生的名字和他的音容笑貌,记住他的诗歌和思想。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像悠远的沉钟,一直在远处轰鸣,给我们警醒和启示,“如风飘来/如雾弥漫”……
 

      (根据记忆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