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界》2020年秋季卷以头条诗人推出《王立世的诗》

(2020-12-25 20:35:20)
标签:

365


 《中国诗界》2020年秋季卷以头条诗人推出《王立世的诗》


《中国诗界》2020年秋季卷以头条诗人推出《王立世的诗》

 《中国诗界》2020年秋季卷以头条诗人推出《王立世的诗》


王立世的诗

 

    

春天

 

你就像春天

把我关在门里

我独自绿着

流水越积越多

一打开门

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草民

 

从看到你的第一眼起

你就变成一座爱情的山

风景在山顶

爱情也在山顶

无知就无畏

我爬啊,爬啊

怎么也爬不上去

就开始在半山坡上种草

为了爱情,我成了一位草民

 

 

月亮离我有多远

 

在天上,也在河中

在云后,也在窗口

好像咫尺,举手可得

好像很远,遥不可及

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忽冷忽热

就像一个老朋友

隐于深山的迷雾

又像一个陌生客

突然敲响柴门

月亮离我有多远

不是我说不清

恐怕月亮也说不清

 

 

秘密

 

我不知天梁河在哪

也不知天梁河是条什么样的河

更不顾风高浪急

只想陪你在天梁河散步

我们不说话

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怕一旦说出

天梁河就不再是天梁河

幸好远处的危崖替我们说出了

脚下的乱石替我们说出了

说得最好的是野草

把我们一生的秘密告给了天梁河

 

 

亲爱的

 

像并蒂莲,没有离合

还香气氤氲,暗传花粉

像鸳鸯鸟,棒打不散

还夜宿波涛,与明月共舞

送你玫瑰,手留余香

倫走你的蝴蝶,我暗自窃喜

像一个永远也不想长大的孩子

天天扯着你的衣襟,喊你亲爱的

 

 

房子

 

窗户紧紧关闭

门牢牢锁着

里面的火炉独自燃烧

流水声隐隐传出

主人啊,你给我的钥匙

已遗失于尘世

房内的一切

越来越陌生

只是被它抚摸过的身体

有时在轻轻颤动

 

 

我每天用一小会时间想你

 

树叶落地

我想是你小小的脚在走

风吹门铃

我想是你的纤指在弹琴

窗前柳

我想是你小小的心在歌唱

时光匆匆,人生苦短

我每天用一小会儿时间想你

 

 

 

目的地

 

我早有预感,你是我今生的必经之地

错过你,我就不够完整和美好

会夜夜失眠、衣带渐宽

一生都寂寥、遗憾、不安

 

经过山重水复,深入你丰美的腹地

才明白,你就是我的江山我的码头

从此,我不再餐风露宿、沾花惹草

因为你这里山河明媚、秋风也暖

 

 

无题

 

鞭短

够不着

飞跑的马匹

 

时光的车轮下

花草发出

幸福的呻吟

 

我爱的人

总是心怀大善

让我无法倒退

 

 

最好的爱情

 

她的眼里水多于火

脸上阳光多于阴云

手偶尔攥成拳头

也是白白在空中举着

她不揭我的短

不碰我的伤疤

不嘲笑我的狼狈

没钱时,不骂我穷小子

写诗时,不说风凉话

做错事时,不抓着我的头皮不放

想父母时,也乐意陪我回乡

无路可走时,想办法让我柳暗花明

 

用羞涩遮掩一切

 

我喜欢用诗和你说话

越朦胧,天空越晴

我不喜欢无缘无故的雨

虽然早已为你准备好了伞

你的美,如春天的草长莺飞

似水流年无法削减你的风华卓绝

你更像一个形容词,被我

含泪的笔尖亲吻不止,我在幻想中

潮起潮落,月亮在上面

偷窥,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

其实,我早渴望风雨大作

只是用羞涩遮掩了一切

 

你有一张月光的脸

 

在这张混和着不同成份的脸上

我在寻找属于我的妩媚

在春天,它打败了百花

我轻轻地告诉世界

美在深处,和血肉粘合在一起

那些只欣赏外表的人

注定与你擦肩而过

我呢,像一张犁

在你的世界翻来覆去

使你苏醒和疼痛

在梦的边缘闻到草香

在伤口上看到秋天

在大雪纷飞的季节

怀想春天的归雁

我如露水一样短暂

你却像月亮一样永恒

照亮了我万劫不复的黑夜

让我千年的孤独

与你的光融为一体

在尘世悄悄地流淌

 

 怀念

 

在秋季

她让我感到

我还不是一无所用

就算是一颗遗落的麦粒

也有自己的光芒

被她捡起的一瞬间

让我感到

人生有了归宿

她拿走了我的孤独

我的心又回到了阳春

一见到她

我的血往上涌

心跳加快

遗憾的是

还没到冬天

不知为何

她就消失于视野

我的怀念

变成一场又一场大雪

 

再生

 

该来的终究要来

羞涩依然很美

用一小片羽毛

遮挡发光的身体

黑暗中藏着星星

只有第三只眼在仰望

彼此的契合、波动

让人生变得更加完整而生动

喘息如潮涌动

淹没了所有的痛和不平

幸福从每个毛孔中冒出

我接纳神圣的加冕

世俗的追求一钱不值

只有你让我变成火山或海啸

什么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身体相拥的时刻

灵魂碰撞出火花

为这羞于出口的爱

我早已做好了再生的准备

 

 

 山中之月

一一致诗人郭卿

 

 

你那轮山中之月

也照亮了我

它并不遥远

更不高傲

感谢你

把这么好的月色

平分给我这个外乡人

我也写到故乡的月

它如草上的露珠

山中的清泉

但离你还很遥远

其实天上只有一轮月

只是我们从不同的故乡

来到了被称为异乡的城市

城市并不大

近在咫尺

但感觉距离很远

我们只习惯在微信上聊天

聊得月光

雪一样飘落到窗前

我们还未见面

直到外省的朋友来了

我们才坐到了一张桌子上

才近距离聊起

你那轮山中之月

聊着聊着

我在寒冬

回到了暖春

我在暮年

回到了童年

我在异乡

回到了故乡

 

 

 

你的泪是一场

一一致兰歌

 

这一天

你躲开了大雾

我灵魂的草房子

灯光穿透我的时候

你看到很多伤疤

那些旧时代的遮羞布

如树叶一样飘落

在你面前

我不再有什么秘密

你为你流泪

也为我流泪

在一场缠绵雨中

我们携着儿女之愁

到梦中的故乡

 

 

夜思

一一兼致海梅

 

今夜,我无枝可依

我无话可说,也不想飞翔

更不想在灯红酒绿中

装得人模狗样

我只在想海有多深

梅花什么时候绽放

在你的诗句里,能不能

看到帆影,闻到花香

我想学米沃什

不想占有任何东西

但没有做到

因为我是一个俗人

无枝可依时

就在诗里睡一会儿

无话可说时

就看看天上有没有星星

见不到想见的人

就读读《关睢》

 

    练字

一一致耿红丽

 

我能想象出

那个不与世俗妥协的美女子

正在世上的一隅

反复练习父亲遗传给你的那个耿字

一笔一划都不敢马虎

生怕其中的一笔写坏

造成整个中心不稳

生怕世俗的风吹斜

生怕摇摇晃晃

让别人背后议论没骨气

这个字在你心中的重量

别人不懂只有你父亲明白

他在一旁用微笑鼓励你

你已练得横平竖直

有了铁骨有了胸襟

小女子,你还嫌不够好

你怕辜负了父亲

你怕给这个姓氏丢人

你的抱负是把这个字

练成天底下最美的字

能顶得起天

能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不会弯曲

 

 

同在

 

是一位娴静的女子

平时不苟言笑,还略带忧郁

在智圣汤泉

解开封锁的黑色衣扣

把隐藏的美

交给了清澈的泉水

像一朵圣洁的莲花

袅娜在水与水之间

影子在水域中荡漾

众多的目光

被摆渡得春光潋滟

不来,我是寂寞的

水是寂寞的

沂蒙山是寂寞的

 

从来沒有如此地爱过

 

高傲的头

从不肯低下

在上帝面前也一样

在你面前却低下了

低下的瞬间

幸福漫过了灵魂

 

挺立的腰

宁折不弯

在上帝面前也一样

在你面前弯下了

弯下的瞬间

幸福站了起来

 

以前也爱过

远没有生命和自由宝贵

在你面前

爱情就是生命

不自由才是自由

 

 

一想到你

 

一想到你

心中的迷雾顿散

天地一片澄明

尘世的喧嚣哑然

在你的诗中能听到

干净而温润的呼吸

浮萍般寒冷的人生

开始安定而转暖

迷人的真理

离我们越来越近

虚情假意的知己

纷纷撤退到彼岸

 

一想到你

那些有气无力的词语

好像又活了过来

被你的手轻轻抚摸

就像荒草遇到春风

无疑,你正在变成

我头顶的光源

让我在大地上

渐渐明媚起来

我深知,你不是

传统意义上的清风明月

 

 

一想到你

有种高山仰止、流水不息的幸福

你在云中端坐

我像流水一样

水绕着山转

山看着水流

人生不再是过客

停下来欣赏一下彼此

忘却人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

在尘世袅袅的炊烟里

人生难得一次迷路

 

 

     新诗创作漫谈

 

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两只蝴蝶》开始,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余年的曲折历史。这百年,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催生了包括新诗在内的一个民族的文艺繁荣昌盛。尽管有些人对新诗存在这样那样的看法,包括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家、流沙河这样卓越的诗人都认为新诗的探索是失败的,但不管怎样争论,新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谁也无法否定。不同历史阶段产生的代表性诗人,在引领着时代先风和文化潮流。但新诗确实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尴尬。在新诗的探索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看得懂和看不懂的关系

听到读者议论最多的就是现在的诗歌看不懂,还不如唐诗好懂,云里雾里不知表达的是啥?造成这种现状,我觉得主要原因在诗人。有些诗人把陌生化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以追求怪异为目标。这些诗人写得诗歌与生活绝缘,无法触动别人的心灵,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命运在所难免。甘肃诗人高平就说过,能够流传下来的诗歌,从来没有一首是看不懂的。当然看不懂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民众欣赏诗歌的水平还十分有限,唐朝为什么全民在读诗,现在为什么读诗的人越来越少?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灵魂跟不上脚步,好多人放弃了精神追求,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得懂是写诗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把看得懂降低到诗的标准,是对诗歌的误会。现在一些口语诗,坠落成口水,有人嘲讽会按回车键就能当诗人,这就是把诗歌简单化、庸俗化。乌青的诗看得懂,看看他的《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这能叫诗吗?绕来绕去就告诉人们白云是白的,这还用你写诗去告诉吗?虽然用了”真“”很“”非常“”极其“贼”“简直”这么多副词,还是不知道是怎样的白。相当于说了一堆废话和空话。虽然能读懂,但读不出什么东西,缺乏发现和感悟,这还不能叫诗。我们看看甘肃诗人高凯的《那只鸟儿只会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会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能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敢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好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想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只为说一句话//喳喳,喳喳喳喳/那只鸟儿差点成了哑巴”。高凯用不同的副词与相同的动词一结合,产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应,有诗人的敏锐和体悟,有诗人的悲悯和批判。“只会说”,突出奴性。“只能说”,突出环境。“只敢说”突出懦弱。“只好说”突出无奈。“只想说”突出麻木。“只为说一句话”已经到了坠落的程度。每节第一句有意重复“喳喳,喳喳喳喳”这句话,专门让我们产生审美疲劳,反讽意义一看就明白。两首诗一对比,读者就明白,乌青是在玩文字游戏,高凯的诗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一首好诗不是随便能写出来的,要经过情感的积淀,艺术的提纯,思想的升华。口语诗人们认为是当代才有,这是误会,《诗经》中就有口语诗,唐诗中很多诗就属于口语诗,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杂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就是用口语写成的,口语诗产生于民间,又经过文人的加工,变成文人的口语。当代口语诗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当代诗人伊沙的《饿死诗人》、韩东的《大雁塔》是口语诗的代表性作品。垃圾派和下半身诗人的诗不难懂,也有好诗,像管党生《我所认为的贵族》。好诗一定能读懂,能读懂不一定是好诗。

 

二、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诗是个性化的,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个性相当于独唱,共性相当于合唱。在改革开放之前,从衣食住行到情感生活、思想观念大都以共性呈现,看不到鲜活的个性,这个时期的作品假大空现象比较严重,革命样板戏成了家喻户晓的重要作品。就是诗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概念化、口号式的泛抒情现象十分严重,共性掩盖了个性,文学变成了附庸,失去了独立性和生命力。存在单纯强调社会效应,忽视艺术自身规律的弊端。个性如果上升不到共性,也不是好诗。就说爱国诗吧,如果你空喊“祖国,我是多么的爱你啊”,别人知道你怎么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祖国,不惜一死,别人就明白是怎样爱国的。我们看看叶文福先生在《祖国之恋》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怀的:祖国,我是爱你的……/我愿意仆倒,填平你路上的沟豁!/不要怕我痛,你压吧,你前进吧,只要是前进/——我是爱你的呵, 祖国,我的祖国……这才是爱国,不愧是楚国的后人(湖北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艺术个性逐渐呈现出来,这本身是好事,但小我膨胀到脱离人民和时代的病态。个性如果不能表现共性,个性的价值大打折扣。共性没有个性的支撑,共性也不堪一击。诗歌创作防止两极,一极是片面强调个性,脱离时代和环境。另一极是片面强调共性,扼杀个性。优秀的诗歌,就是从小我抵达大我,以个性展示共性。能够流传下来的诗歌,除了读得懂,还得有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普希金就是俄罗斯的一面镜子,歌德就是德国的一面镜子,莎士比亚就是英国的一面镜子,艾青就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作品就是个性与共性兼容、小我与大我并存的典范。

 

三、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诗歌写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但很多诗人处理得一塌糊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传统诗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客观地分析,那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诗歌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但艺术上的粗陋也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诗歌成为新诗潮的主流,但存在食洋不化的现象,很多诗人抛弃了传统文化,陷入文字游戏,诗作反应的不是本民族的生活和情感,缺乏人间烟火气息,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这时一些有识之士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传统不能断裂。讲传统,不是否定现代,不能将传统与现代割裂,东学与西学对立,而是将传统与现代对接好,东学与西学融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的现代化,西学的本土化,洛夫、余光中、郑愁予等诗人新诗创作能取得重大成就,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以上是从宏观上分析,做为一个诗人,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你写的诗别人看不懂,别人就不会读你的诗。你只写自己的悲欢离合,不能融入时代,你的格局就狭小。你只喊口号,写概念化的东西,注定你与艺术越来越远。如果丢掉传统和现实,你的诗就失去生命的土壤。如果固步自封,你可能有夜郎自大的感觉,也只能是一个井底之蛙。

关于诗人有很多论述,我觉得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丁西林先论述的最好,他说诗人应该是这样的人:人家看不见的东西,他看得见(讲敏锐);人家看得见的东西,他看不见(讲个性,不随波逐流);人家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得到(讲超常的想象力);人家想得到的东西,他想不到(讲不钻营);人家做得出的事情,他做不出(讲操守);人家做不出的事情,他做得出(讲特立独行)。这是我看到的关于诗人最好的定义。具体到写作,波兰诗人辛波斯卡认为世界的真相不在远方,就在每个人身上和周围环境中。我认为诗人就应该从平凡和日常中发现诗意和美,用微小表达崇高,以个体折射时代,真正做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