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色酒》赏析

(2020-04-21 11:06:40)
标签:

365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这首诗的构思明显受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影响,以月写乡愁算不上新颖,但舒兰写得还是很感人。首先时空的转换孕育着浓郁的诗情。三十年前故乡月通过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后我通过椰树梢头望月,柳树梢头椰树梢头显示不同的地域。三十年前,“我正年少”,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觉得人和月一样圆。三十年的阻隔,饱偿思乡之苦,望月怀乡是常有的事,这时候的月与年少时的月感觉截然不同,变成了一杯满满的乡色酒乡愁也满满的。乡色是一种什么色?在这里,乡色比任何一种色泽都感人,唯有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别离,才能把月想成酒,给酒染上这种说不清的色。两种场景,两种心绪,从年少到不再年轻,从不知愁到满满的愁,诗人经历了什么,感悟到什么,一切都在对比中。这首诗的情感张力就在多重对比中,时间的对比,地点的对比,月与月的对比,我与我的对比,无愁与多愁的对比,被动与主动的对比,对比中凸显乡愁的重量和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的美好愿望(王立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