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痖弦《秋歌》赏析

(2020-04-12 18:54:52)
标签:

365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1957.1.9.

  写秋日的诗,不是过分萧瑟,就是过分热烈,痖弦这首《秋歌——给暖暖》,从题目开始就安排下两条线,一条萧瑟,一条温暖,用温暖冲淡了萧瑟,用萧瑟烘托温暖,萧瑟减轻了,温暖加重了,这就是痖弦的高明。写萧瑟,意象繁密,从古典诗词脱胎换骨而来,传统的意蕴浓得化不开,但手法上很现代,比如“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不同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由被动变主动,这可能也是现代观念作崇。暖暖是谁?也许谁也不是,是一个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和召唤。“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什么也没留下”和“只留下一个”这种矛盾的表达更有意味,“什么也没留下”是说没有一点萧瑟的印象,表明内心的阳光。“只留下一个”突出“暖暖 ”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暖暖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暖暖暖暖就是诗人的全部,再别无它求。诗人火一般的热情冲淡了秋日的萧瑟,正体现了“诗人终生殉美”的理念和“思想要深,情感要真,技巧要新”的诗学追求(王立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