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平阳《亲人》赏析

(2020-02-24 19:28:47)
标签:

365


   

亲 

 雷平阳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雷平阳诗歌的地域性很强,《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像地理老师在准确地讲述地理一样,不可否认这种知识在地理学中的价值,但在诗中价值不大,虽然也流露出对故土的热爱。对这首诗尽管有很漂亮的解读,但我始终读不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意义,诗如果都这样写,恐怕机器人完成得更精准。《亲人》这首诗,还是与地理有关,但写出了人生深刻的体验,彰显出艺术的个性。“………………”这种表达确实有点“狭隘、偏执”,而且后一句与前一句构成矛盾。《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没有一点错误,四平八稳,但缺乏激情的浪潮。《亲人》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陡峭,增加了情感的张力,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冲击力。诗人的人生经历是不断扩大的,但爱是逐步缩小的。这两个过程一明一暗,是两个方向截然相反的过程。诗中只写缩小这一过程。前一个过程是奋进的过程,由近到远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是回归的过程,由远到近的过程。尽管前一过程改写了诗人的人生,但诗人看重的是后一过程,这是人生洞悟之后的情感变化和认同。为什么在缩小的过程中,诗人言说“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是最具情感爆发力的画龙点睛之笔,同时获得社会学意义,值得深味(王立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