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了怎么办?

标签:
孩子被孤立自卑攻击行为内向厌学健康 |
分类: 心理健康 |
http://www.xtxlw.cn/uploadfile/20130830/20130830105800313.jpg
对于小学生正是建立自我价值的时期,孩子被孤立这样的应激事件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但是可避免吗?不是,这是难免的。在实践中,涉世未深的孩子间的无意伤害不可控、不可预测,很 多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包括成人也难以避免类似的场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是成长必经的烦恼。
案例:昨天下午女儿从托管班回到家很沉默,因为她们上托管班的同学在一次小游戏之后有一 个小朋友说:“讨厌***的举手!”结果上托管班的所有小朋友(6个人)都举起了手,于是女儿一 个下午都变得特别沉默,很伤心,这是她回到家后跟我说的。而且第一次,在我怀里呜呜地哭了起 来,她已经上小学了。说实话,我比她更伤心,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是告诉她要谦让。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做为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表现的慌乱和心痛完全可以理解,但妈妈不用为此太过担心。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 孩子更是常见, 即使没有被指出来, 但那种孤独的感觉都是有的,
其次,引导孩子积极面对,主动出击很重要. 不管别人怎么想,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面临这个问题, 更何况孩子呢。妈妈不要把自己的反感、消极、敌对情绪带给孩子,这个很重要,告诉孩子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再有,小孩子很容易受鼓动,从众, 其实很多想法不深入, 也不是“她们”真正想的, 因为小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很多不牵涉前面和后面,所以家长不要太在意这个事情,并且逃避绝对不 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这次经历,面对以后的挫折孩子会更坚强和豁达,这是这个事件带给我们 的收获。它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多交流, 了解一天都发生了哪些事;与老师多交流,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尽快 与老师沟通,他与孩子们接触的肯定比家长多,请他帮你分析下是什么原因, 并请他帮助孩子化 解下这个问题, 最好是悄悄的跟老师说,不让孩子知道,在这段时间孩子是特别脆弱的, 自尊心 越强越难受,如果老师能帮忙可以帮孩子渡过。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根据你平时的了解, 孩子是不是有些自身的原因呢?
但要特别小心, 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特别在意这个事情(虽然我们家长其实都很在意),你最好对这个集体也能有 一定了解,心里有数,
有些问题可能是其他孩子的, 不是自家受了委屈的宝贝的原因,所以千万 不要再进一步伤害了孩子,这样孩子的结可能真的解不开啦!
对于自己被同伴排斥、孤立的孩子,有的家长通常会说,那没啥大问题,小孩嘛,小打小闹的
很正常,相互又不会记仇,过两天就好了。但事情往往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每日科学杂志》报道,一项对美国中西部380名5~11岁孩子的研究显示,长期被同学抵制
、排斥的孩子,更有可能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它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给受害学生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同时会损害他们与同龄人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参加与课堂相关的社会活动的
能力,容易使学习成绩大受影响。
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能够很快从中跳出采,但他们经过一段研究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家长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把它当作仅仅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而以为最好不要
操心甚至迁就。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团体和社会而生活,在团体和社会中生活就存在着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假如我们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会处理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摩擦,就不能被社会和团体所接纳
。
孩子被孤立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交往技能较差、内心自卑,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或有攻击行为:还有一种是有特殊个性或行为表现的学生,如爱发脾气等。
父母意识到孩子被孤立时,首先应学会处理孩子的紧张、焦虑和失望的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
,知道有人理解他、支持他。如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多说些鼓励的话,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如果家里养着宠物或有毛绒玩具,也可以让孩子多和它们玩。这些拥抱和温暖可以使刚进入新学校 的孩子,不至于产生被抛弃的恐惧。
其次,强化孩子身上优秀的方面,平时增加其自信心,多鼓励赞扬他,让他逐步形成良好的自
我意识,让他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他是好孩子,他聪明能干,老师喜欢他,爸妈喜欢他,同学们喜
欢他,他今后要干大事的。有了这种强烈的自信心,这种偶然发生的挫折自然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后 果了。
再次,通过讨论、分析、图画心理投射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或者通过体验互动游戏教会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误解、摩擦。
最后,帮孩子展示特长。儿童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有某个方面的特长,就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展示他在这方面的天才,这对他们的交友很重要。”
父母应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他同伴的“坏话”,比如:“我们自己玩,我们不和那群坏蛋在一起。”或者直接把电话打到对方孩子家中“告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的孩子将再次
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孩子被孤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习成绩,并害怕与人交往,渐渐变得冷漠。”一些教师说,如何让这群孩子不再形单影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师要拉“孤立”学生一把
在小学校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率作用。教师有什么样的喜好,同学们也会纷纷
效仿。教师的态度往往引导着学生们的交往,平时表扬得多的学生,总是格外受到同学的欢迎。
而那些在校园里受到“孤立”的孩子,由于他们身上的问题较多,如有的调皮,有的内向,有的学习成绩不好,鲜有机会得到表扬。教师一旦无视他们的存在,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也会以同样的
态度去对待同学。
所以,教师们应该带动学生们,一起去关注这群渴望友谊的孩子。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学校有责任,但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孩子过度调皮,或内向自卑,都与其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家长过于纵容孩子,就会
让孩子变得特别调皮;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挑剔,批评多于鼓励,则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而敏感 。
开朗、乐观、乐于助人的孩子都是很受人欢迎的。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家长对孩子
负责任的表现。对这些在校园受到“孤立”的孩子,家长还是要适时介入,帮孩子找自身原因,多鼓励孩子主动与师生交往,教孩子正确待人接物。
发掘孩子的特长
采访中,有教育专家称,在校园被“孤立”的孩子,无论是调皮还是内向,自卑是他们的共同点。“因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缺少友谊的。”
该专家称,学校还是应发掘每一个孩子的特长,比如有的孩子调皮但模仿能力强,不妨让他们学习表演;有的孩子内向,但感情细腻,不妨让他们做学生的“知心人”,多给他们展示特长、融入集体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才会得到增强,他们才更容易走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