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txlw.cn/uploadfile/20130627/20130627103147849.jpg
许多孩子一到人多的场合或见到客人就特别兴奋,吵吵闹闹,手舞足蹈,甚至打人、摔东西,这种行为常被称作“人来疯”。孩子为何“人来疯”呢?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应明白孩子这样做的心理原因。
1.陌生人是新鲜的刺激
孩子平常与父母在一起,过于熟悉,必然觉得单调,一旦被领到新的地方,就容易对他形成新的刺激,引起兴奋。由于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一旦兴奋就难以控制。因此,一旦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感到好奇、兴奋,希望别人注意自己,表现出异常行为。
2.父母的冷落
客人来时父母一般只顾招待客人而冷落了孩子,这时孩子则会故意做一些一反常态的举动表示不满。而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好动,情感很不稳定,表现为易冲动、易变和外露,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
3.父母态度的变化
孩子不懂得如何面对客人,因为看到有客人在,孩子发现父母当着别人的面,对自己变得客气了,便利用这个机会充分“解放”自己,平时不准干的恶作剧也敢试试了,因此更加放肆。
4.客人的放纵宽容
如果来的是一位严肃的长者,尽管是个新刺激,孩子也很少撒泼耍赖。容易引起孩子“人来疯”的客人,往往是夸奖孩子聪明、伶俐,主动与孩子嘻闹的人。即使孩子做出不礼貌的举动也不显出不高兴的神色。相反劝孩子父母,让孩子玩玩。这样当然容易助长“人来疯”。
5.过分溺爱孩子
也有一些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全都给予满足,使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特点。
6.儿童自我表现的反映
儿童在2到4岁时,强烈地要求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客人一般只和孩子玩一会,就与主人讨论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觉得心理上受到“怠慢”,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怪动作,如用茶水吐客人,把客人坐的椅子拿走,把客人手中的香烟夺掉,以此让他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来。表面上好象是做了不礼貌的事,而实际上是提醒客人,“我在这里,不要把我忘了。”
现在的很多儿童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成人的重视,是他们的共性特征。成人应正确看待孩子的“人来疯”现象。这种现象是幼儿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是他们的一种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有时孩子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但有时也会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就是给成人发出讯息,他们不想受到冷落,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赞赏,并从中获取自信。然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他们做出一些在大人们看来异常“怪诞”的举动,给爸爸妈妈带来了很多麻烦。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人来疯”呢?
首先,幼儿发“人来疯”时,家长和客人最好不去理睬他,不去逗他。家长在有客人来时,可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暂时让他离开现场,或是给他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例如看看图书,搭搭积木等;还可在客人来之前,预先向他介绍客人是谁,以及对客人应有的礼貌,并教给他一些必要的礼节和招待客人的办法,例如对客人怎么称呼,请客人吃东西等。如果孩子在客人来到后发了“人来疯”,大人等客人走后要求他以后有客人来时要安静些。对于喜欢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孩子,大人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表演几个节目,使他的心理得到平衡,避免他“主动出击”,少出洋相。
也可以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平时要让孩子有机会多与外界接触,多与人交往,以减少看见生人时的新鲜感。教育孩子懂得迎来送往的文明礼貌。家里有客人来时,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学会称呼、问好、招待,使孩子懂得一些待客之道。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这样可以使孩子不觉得受到冷落,大人们交谈,如果不需孩子回避,就尽量让他参加。此外,主人还可以请客人适当教育一下,说明什么是乖孩子,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主客双方配合,孩子很快会收敛自己。
平时给孩子宽松的环境,把孩子介绍给别人多见见世面。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玩耍的天地,会减少“人来疯”现象的发生,孩子多接触各种人,这样孩子交往的“饥渴感”就会消失,“疯劲”自然会减少,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觉得自己不引人注意而采用“恶作剧”。只要是孩子可以参加的谈话,尽量邀请他一起参加,不要对他不理不睬。
父母们都知道,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却常常忘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才华,多给予孩子赞美直至他成功。被亲人打击和嘲笑的情景,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淄博心理咨询专家阎加民表示,对于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比如那些很自负对任何事都毫无惧意毫无障碍的孩子,绝不可纵容他的错误,你要在他粗心和犯错时好好教训一顿,给他敲敲警钟,以免他日后因胆大妄为铸成大错;而对于心思细腻敏感或者性格懦弱的孩子,更多的是要给予赞美和鼓励,并为他创造机会,给予他一个舞台。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每个人,都有过童年,尽力让孩子们的童年多些欢笑,少些泪水吧……
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和拥抱,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
文章来源:http://www.xtxlw.cn/NewsView.asp?ID=4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