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2013-08-30 08:17:16)
分类: 学科教案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读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30个2/11 相加读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1×30)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1×30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再说一些分数乘整数的算式,教师板书,然后从中选择一些让学生说一说意义。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2/9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2/9×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 的和是多少。

(五)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整理并板书: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六)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七)小试牛刀(突破难点):    

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3、归纳、概括:

(一)结合

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1、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3dm,它的周长是多少dm?

(2)老师从家到学校要步行10分钟, 如果每分钟步行 2/25千米,老师每天要走两个来回,每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 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2.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1)计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小法官(判断)

3.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五、课后作业:

A组:

一、填空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                                    

2、4个 1/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3、1/7*4 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4、计算

二、1、幼儿园有3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1/2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2、小军每天晚上喝3/5 杯果汁,他一周喝多少杯果汁?

3、有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5,4天看全书的几分之几?

4、如果每班每天节约用纸 3/7千克,照这样计算,全校18个班一周共可节约用纸多少千克?

B组:一张纸的厚度是3/4 毫米,将这张纸对折三次后,折成纸的厚度共有多少毫米?如果对折5次呢?

C组:已知a、b、c是三个不为0的整数, 

a、b、c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        )。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2/3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反思】

1.对于例1中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让学生通过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不断的调整和修正,形成了对这个问题深刻的认识,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更让学生了解它的意义;

2.对于算法优化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算法优在何处,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种算法,只有认识先行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执行。先约分后乘这种简便方法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师生共同计算、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

3.在课的结尾处,我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计算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5的3/4吗?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2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5×3/4=1×3/5×4=3/20(板书)。

3、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吗?介绍蜂鸟的相关知识,出示例4。

2、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3、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4、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五、总结。

六、课后作业:

一、计算 
7/8×     3/4×8     1/9×3  1/2×4 
5/6×5      5/18×3    27× 2/3 3/8 16× 
二、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      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5/6与24的积是多少

  【教学反思】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对他们而言较为抽象,较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前设计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处理的不好,没有达到点上,在下午的自己课上要再处理一下。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区分理解。

 

 

     第三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知识的梳理中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可使运算简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计算的熟练程度。
3
、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教学例五。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四、反馈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通过复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萌发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整节课学生都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他们认真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研讨、实践应用,从而发现并领悟了新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体验。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不是模仿教材或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来进行学习,而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记得快,记得牢,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2.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http://s12/bmiddle/869070d9hc87c3767c98b&690

2.口头列式

http://s13/bmiddle/869070d9hc87c3b7afecc&690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表示把(  )看着单位“ 1”,平均分成(  )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题。

四、反馈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就是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抓住关键的句子,找到相比较的量,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节课创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达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效果不错。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4.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2.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http://s15/bmiddle/869070d9hc87c5f675c0e&690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

板书

   http://s3/bmiddle/869070d9hc87c61a695a2&690
3.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牛有多少头,必须先求什么?(母牛的头数)求母牛的头数应该怎样做?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板书: http://s7/bmiddle/869070d9hc87c63404836&690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练习

练习五第7、8、9、10题。

五、交流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理解抽象的实际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我让学生在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把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突破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加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会用线段图表达题意.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突破方法:充分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抓关键句,结合线段图理解.

教学过程:

 

一、奥运回顾激情导入
 1、播放<<北京欢迎你>>,勾起学生对奥运的回忆.
 2、课件:回顾中国奥运军团的辉煌战绩
      A、中国金牌总数是中国奖牌总数的51/100
      B、美国金牌总数相当于中国金牌总数的36/51
      C、中国奖牌总数是美国奖牌总数的10/11
  3、提问:对上面信息中出现的分数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合作交流 经历过程

1、(课件出示例题: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00枚奖牌,法国获得的奖牌总数是中国的2/5.)

学生根据上面的条件进行提问:

法国体育代表团获得多少枚奖牌?
2、组织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小组内交流对题中2/5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5、观察线段图说一说:求法国获得多少枚奖牌也就是求什么?

 6、独立列式解答.
 7、汇报交流.

方法一:100×2/5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方法二:100÷5×2 

追问:这样算先求的是什么?然后求的是什么?
  8、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提倡用第一种方法解题.        

三、巩固深化
 1、出示:

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丹顶鹤,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约有多少之丹顶鹤?
      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6-10题。

(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7-9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可借助线段图。

(3)、10题是思考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先求出尼罗河长度的2/5再加上297㎞,即是长江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仍然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时,我利用知识迁移,将教学重点放在借助线段图及抓住关键句子来分析数量关系。同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等练习活动,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效果不错。

                                     第四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在头脑中形成倒数的概念;再经历观察、猜想、实践、验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牢固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一)            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           土———干            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索

1、学习倒数的意义

(1)看到“倒数”,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板书:倒数的认识)

(2)自学课本24页,之后小组内选择问题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讨论“两个数”和“互为倒数”什么意思?教师可引导:语文中的“高”和“矮”是反义词,能不能说“高”是反义词?“我和你们是好朋友”能说成“我是好朋友”吗?数学中我们还学了哪些相互依存的概念?

(4)举例:A、每人举出一组倒数的例子,并说出谁是谁的倒数。(交流是其他同学可以换一种正确的说法试说。)B、同桌互相举例,并用倒数的定义来验证(指名说说是怎么验证的。)

(5)巩固练习

  学习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2)谈想法:你认为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倒数呢?

(3)那咱们用这个方法来试以下:出示例1。

            3

先试求以下——的倒数。

            5

接着激励学生用定义验证下。

然后共同总结:正确,说明这个方法可行,我们刚才求倒数用的是什么方法?生回答,师板书。

          7

指名说出 ——     的倒数。订正。

           2

(4)乘胜追击:我来出题(说出一个数)你来答(答出倒数来)

当有学生举出带分数、小数的例子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当有举出自然数时追问:自然数有没有倒数,你是怎么想的?1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辩论: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5)总结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6) 阅读课本中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质疑:你还有问题吗?

(7)反馈练习:做一做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6                7

                 ——      ——       35     ——

                  11                       8

 [补充练习:

  先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3/4    4/5    2/7

   (2)7/2    9/4    16/3

   (3)1/2    1/5    1/10

   (4) 5           ]

三、全课总结,收获快乐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及倒数的意义,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讨论、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课件的合理使用,冲突的巧妙设置,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练习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获得充分的感知,取得良好的体验。效果很好。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

(1)、+++=(    )×(    )=(    ++…+=(   )×(   )=(   

(2)、说出下列各式意义,再计算。

     42×         ×11                  ×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 )×          ×(7 - )            

 ×+ ×           

×+×          ×- ×           

 1×6 - × 6     

三、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谁的倒数是它本身?谁没有倒数?

5、怎样求带分数的倒数?小数呢?

6、练习

一 填空

1、(                      )的数互为倒数。

2、 1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3、最大两位数的倒数是(   ),最小三位数的倒数是(   )。

4、一个数与3/4相乘得1,这个数是(   )。

5、 x(x≠0)的倒数是(   ),1/a(a≠0)的倒数是(   )。

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   )。

7、在括号里添上各数的倒数

     3/8(   )   7(    )   51(   )  0.8(   )   1.1(    2 (  )

 8、 3/8×(   )=3/7×(   )=4/7×(   )=1

     2×(   )=4×(   )=6×(   )=8×(   )=1

二 判断

1、因为3/2×2/3=1,所以2/3是倒数。(   )2、因为3/2×2/3=1,求3/2的倒数即3/2=2/3。(  

3、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 (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 (  

5、小数的倒数都大于1。 (   )6、假分数的倒数不大于1。 (  

7、8的倒数是8/1。 (   )8 0的倒数是0。(  

9、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  、1÷2=1×1/2。(  

四、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3、练习:

①   (1)、列式计算。与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       ②与的和乘36,积是多少?   

③   ⑤平行四边形的底是米,高是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应用题

1、修路队修路,上午修了千米,下午修的是上午的,这一天共修多少千米?

2、水果店运来吨水果,卖掉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果店运来吨水果,卖掉吨,还剩多少吨?

3、一辆汽车第一天行了120千米,第一天行的 等于第二天的总路程,第二天行了 正好是第三天行的路程,第三天行了多少?

五、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3)求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2).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3).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4).甲校学生人数比 乙校多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六)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在复习中,自己觉得什么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它直接反应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因此,我充分把握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地利用错例资源,让数学课堂焕发无限生机。在学生练习中,我呈现学生新授课中出现的错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也为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材料。把整理出来的主要错例作为练习的素材,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集中练习,避免了“题海战术”,学生受益匪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