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袁绍、曹操私心重,斩华雄轮不到关羽

分类: 水煮三国 |
看《三国演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回,如果仔细看,你会看出很多门道来。
当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相继被华雄斩了之后,作为十八镇诸侯的总盟主袁绍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袁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华雄虽然骁勇,但武功并非不可战胜。他手下大将颜良、文丑的武功,可比华雄强太多了。
那么,颜良、文丑既然如此武功了得,为何不出战华雄呢?
袁绍给出的解释是“未至”两个字。
“未至”就是没来。然而,是真的没有来吗?
后面有一段情节,说的是:袁绍为孙坚私藏玉玺,大发光火,还差点要和孙坚干起来了。如果诸位看书仔细,你会发现颜良、文丑这个时候其实是在袁绍身边的。这就怪了,明明在身边,袁绍为什么说颜良、文丑没来呢?
可见,袁绍在撒谎!
为什么要撒这个谎?
很简单,雪藏主力,保存实力,不想为讨伐董卓这种公家的事损兵折将。
即便像他说的那样,颜良文丑没来,但他手下的其他战将呢?以袁绍当时的实力,手下不大可能只有两个能打的武将吧?但不管华雄怎样骂阵,十八路诸侯如何惊慌失措,袁绍自始至终没上一个自己的人。死的全是别镇诸侯的人。
所以,摆明了,袁绍是要保存实力,你们谁愿上谁上吧,反正我袁绍的人不会白白去送死。
可见,袁绍和他的兄弟袁术一样鸡贼,并不是真心要讨董卓,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
有这样私心重的盟主,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焉能不败?
其实,像这样的岂止袁绍一人?
曹操虽然是讨董卓的发起人,但关键时刻,也暴露了他的私心。
这个时候,曹操虽然势力单薄,但他手下还是有几员能打的战将,从后来的情节看,这几员战将的武功其实都不低,足以和华雄抗衡。
当时曹操手下有这样几员大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
这几位虽然不是三国中一等一的猛将,但勇猛指数至少也有五颗星以上。应付华雄这样的,应该不是问题,最少也能打个平手。尤其是夏侯惇,和关羽都杀得难解难分,估计要跟华雄交手,绝不会吃亏。
但是,曹操关键时刻,一个也没让他们上。
如此看来,曹操也不是全心全意要匡扶汉室。
大敌当前,个人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董,不过是一场各怀鬼胎的闹剧。
有人说,这些人中,就属刘备最大公无私。
我看未必。须知,关羽和张飞都是按捺不住自己,主动请的缨,刘备在旁边,可一直是一言不发。
当然,刘备当时没有制止这两位不怕死的兄弟,已经比袁绍、曹操之辈强很多了。
最后,成就的是关羽。如此看来,关羽最应该感谢的是袁绍、曹操,要不是这二位私心重,颜良、文丑、夏侯惇们早把华雄解决了。哪里有他关羽出场逞英雄的机会。
最后强调一点,我现在谈的是罗灌水的三国,而不是陈寿的三国,所以,那些正史癖好者多担待一些,还望勿喷则个!
前一篇:感慨
后一篇:四大名著“通吃”的牛人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