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阶以大智慧斗倒严嵩父子

(2015-10-30 00:13:39)
标签:

徐阶

严嵩

父子

蓝道行

沈炼

分类: 文史沉钩

大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独掌朝政,贪赃枉法,残害忠良,胡作非为,天怒人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部员外郎杨继胜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严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嘉靖三十六年,嫉恶如仇的锦衣卫经历沈炼又因弹劾严嵩被诬为谋反而遭到杀害。时任内阁次辅的徐阶为此痛心疾首,深感不扳倒严嵩父子,大明王朝国将不国。但徐阶知道,严党把持朝廷二十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不可撼动,以自己现在的势力和能力,根本没法和一手遮天的严嵩父子相抗衡。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严嵩父子面前忍辱负重地默默承受,静静地等待时机。这种行为有个很雅的学名,叫“韬光养晦”,但它俗称却不怎么好听,叫“装孙子”。要说徐阶“装孙子”的能耐可谓空前绝后,虽然内心恨不得生吞其肉,但脸上却永远一副毕恭毕敬之态,而且,这一“装”,就是十几年。徐阶同志的定力堪称恐怖。

 

机会终于来了。严世藩因为母丧回乡守制丁优,暂时离开了京城。失去了儿子这个智囊,已近八旬的严嵩一下子感觉像失去了主心骨,惶惶不可终日。徐阶觉得,此时正是向严嵩下手的绝佳机会。于是,徐阶授意自己同乡和手下门生三人上书弹劾严嵩,事先,徐阶告知他们,此举凶多吉少,你们务必做好杀身成仁的思想准备。三人深明大义,抱必死之心,毅然上书。结果,果然如徐阶所料,这一次的发难,没有成功,三人均被嘉靖发配充军,所幸但并没有致死。事实上,这一次的发难,也只是聪明的徐阶向严嵩投去的一块问路石,试探试探而已,他根本不奢望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严党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覆灭。

 

这次试探,徐阶得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严嵩不再是嘉靖的唯一,嘉靖已经开始对严嵩起疑了。

 

打铁要趁热,徐阶准确地抓住这个契机,快速做出反应,立即找来激进派代表人物何心隐联手密谋,利用嘉靖笃信道教和迷信的心理,请来道士蓝道行以扶乩占卜之术,发问嘉靖:“为何天下不能大治?”扶乩答曰“乱臣当道”,嘉靖再问:“谁是乱臣”,又答曰“严嵩”,嘉靖三问:“上天为何不锄此奸佞?”,答曰“请皇上自裁”。嘉靖自此对严嵩更是心存芥蒂。

 

徐阶此时不再犹豫,向严嵩祭出一记重拳:找御史邹应龙弹劾严世藩贪赃枉法等罪,并请求立斩严世藩于市。这一次,徐阶把弹劾的对象由严嵩转向其子严世藩,可谓匠心独具的大智慧,这一招实在太高了。严嵩位高权重,其地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撼动,但此刻的严世藩,只是在家丁忧的闲人,扳倒他,要容易很多。而严世藩一旦被扳倒,严嵩势必孤掌难鸣,严党覆灭,自然指日可待。徐阶不愧为权谋场上翻云覆雨的老手,这一招声东击西,可谓击中严嵩的要害。果然,邹应龙的弹劾收到了效果。虽然严世藩没有被判死刑,仅仅是发配充军,但对严嵩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但严嵩也不是白给的,很快,严嵩便对徐阶还以颜色,弄死了构陷他的蓝道行。

而被发配充军的严世藩,也倚靠他爹的势力,有恃无恐地私自逃回了江西老家,跟没事人一样。

徐阶再一次领教了严嵩的巨大能量。

 

好在徐阶没有暴露自己。徐阶继续蛰伏,继续在严嵩父子面前装孙子,积蓄力量,等待严嵩父子的犯错......这时候的徐阶,目光警觉,很像一个屏气凝神的狩猎者,在静静地等待猎物的上钩。

 

这一次,犯错的是自诩大明“第一聪明人”的严世藩。他在“发配”过程中,太过嚣张,因为盖房子的事引起了一场民意纠纷,结果导致言官林润上书弹劾严世藩结党聚众造反,并告发严世藩发配过程中当逃兵的事实。徐阶在得知林润上书弹劾之事后,掐准时间,让林润先行逮捕严世藩,以防严党通知严世藩后其重新回归发配路上。

 

事实证明,徐阶的判断无比正确,当严党赶到严世藩处时才发现严世藩已被逮捕回京。嘉靖再次将严世藩下狱。

 

再次下狱的严世藩有恃无恐,对前途无比乐观。他在牢中胸有成竹地预言:“任他燎原火,自由倒海水。”

 

怨不得严世藩如此嚣张,因为他自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买通了三法司,将他判罪为谋害忠良(沈炼、杨继盛),而害死沈炼、杨继胜,罪魁祸首是嘉靖,这事地球人都知道,嘉靖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告他这一条罪实际上对他最有利。但很不幸的是,他遇上了比他更聪明的徐阶。徐阶对此洞若观火,他知道严世藩心里在打什么算盘。徐阶让三法司给严世藩重新定了个罪:通倭、谋反。于是,他必死无疑。

 

嘉靖的判决很快就下来了:斩立决。自认为大明“第一聪明人”的严世藩最终还是敌不过老谋深算的徐阶。

严世藩死后,严嵩集团不久就覆灭了,奸相严嵩最后被罢官抄家,一无所有,据说严嵩的晚景极为凄惨:八十多岁的老严,为了生计,最后做了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什么是报应?这就是报应。

 

徐阶最终以他的隐忍、坚持,和颇具大智慧的反戈一击,笑到了最后。不得不说,徐阶是大明历史上有大智慧的一代名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