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备诸葛亮西川东吴入川 |
分类: 水煮三国 |
刘备为给二弟关羽报仇,几乎倾西川之兵讨伐东吴。可见,刘备复仇心之切,意之决,已经无以复加。
但是,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刘备却没有带上他的第一谋臣诸葛亮,这事委实叫人纳罕。
刘备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一起伐吴呢?如果刘备有诸葛亮在其身边出谋划策,刘备是不是就不会被一个初出茅庐的白面书生陆逊烧得片甲不回?从后来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身死白帝城的后果看,刘备不带诸葛亮伐吴似乎是一个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但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刘备不带诸葛亮伐吴,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当时西蜀所处的周边形势和西川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容诸葛亮离开西川。曹魏对西蜀一直虎视眈眈,一旦刘备率兵倾巢而出,曹魏新主曹丕保不住不趁虚而入。对于刚刚草创的西蜀政权,固守西川远比伐吴更重要。刘备再报仇心切,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刘备虽然铁了心要伐吴,但他在出征之前,也一定要为自己的大本营——西川的稳固,做一番周密的谋划。所以,不论是资历、忠诚度,还是谋略、能力,留下诸葛亮固守西川,都是刘备当时的第一选择。
二,从真实的历史上看,诸葛亮更长于行政和治国,领兵打仗出奇谋,其实不是诸葛亮的长项。看老罗的《三国演义》,我们会觉得诸葛亮简直是个军事奇才,其实,我们被老罗忽悠了。就领兵打仗,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其实远不及同时代的郭嘉,甚至连庞统都有所不及。要不然当初刘备入川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他而带庞统?后来,庞统落凤坡战死,刘备才不得不用诸葛亮取而代之。可见,领兵打仗,诸葛亮从来就不是刘备的首选。
三,在刘备入主西川之后,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当年那“如鱼得水”的蜜月期显然已经翻篇了。倒不是说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而是现在的刘备早已不是那个势穷力孤、落魄潦倒的刘备,取下西川之后,刘备羽翼渐丰,心态、气质、处事的方式、方法,今非昔比。加之诸葛亮可能在很多政见上,和刘备产生了分歧,乃至于渐渐被刘备所冷落。比如这一次的伐吴,诸葛亮就很不赞同。入川之后的刘备,最信任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这点连诸葛亮自己都直言不讳。就说这次,刘备为了兄弟之义,不顾后果地要讨伐孙权,诸葛亮曾经就利害得失百般劝阻,希望刘备能够收回成命,但刘备丝毫不为所动。由此,诸葛亮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有法正在,主公不会如此固执。可见,入川之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诸葛亮再也不是刘备当初不可或缺的首席之臣。所以,此番伐吴,刘备不带诸葛亮,和刘备渐渐疏远诸葛亮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刘备取下西川之后,渐渐变得骄纵,个人心态有些自我膨胀。从真实史料看,刘备领兵打仗很有一套,但远没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度。但自从入主西川之后,刘备明显有些飘,觉得自己很了不得,凭自己的军事才能,不用诸葛亮,也足以荡平东吴孙权。或许,他不用诸葛亮,就是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不用诸葛亮,照样可以灭了东吴。所以,马良说要把前线的形势图送给诸葛亮看,刘备说,让他看什么,朕又不是第一天打仗?刘备的骄纵心态,可见一斑。
有这样骄纵的心态,即便诸葛亮在刘备身边,刘备也未必能听得进他的话。所以,刘备此番兵败白帝城,带不带诸葛亮,都有可能是一样的结局。
前一篇:鲁能和上港形似默契难默契
后一篇:恒大本土球员从端茶递水到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