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亲塑料宝贝收音机弟弟 |
分类: 朝花夕拾 |
小时候,物质匮乏,家徒四壁,没有电视,没有影碟机,没有录音机,唯一的家用电器便是一台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记忆中这台老式的收音机体积硕大,足有装大人皮鞋的鞋盒那么大,五、六岁的我当时要拿起它来还真得费点劲儿。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时候买的,只记得家里自从有了这台像鞋盒那么大的能唱歌会说话的“宝贝”后,父亲每到中午十二点半,无论多忙,都会放下田地里的活计,赶回家坐在这个塑料“宝贝”身边听他讲话。看得出,父亲听它说话时很投入,也很享受,静静地坐在板凳上,侧耳聆听。这时候,父亲通常会点着一支纸烟,吸一口之后,眯缝着眼,竖起耳朵,一动不动,仿佛这个世界都与他无关:有时候,父亲会听着听着,猛然一阵大笑;有时候,他又突然会眉头紧锁,扼腕叹息。这个时候的父亲,是不能打扰的,如果我和弟弟发出一些声响和吵闹,他轻则大声呵斥,重则拿鞭梢子抽打我们的屁股。
听完之后,父亲会把他的塑料“宝贝”放到我们小孩够不着的桌子上,并且嘱咐道:没事别乱动。
但出于好奇,我和弟弟等父亲走后,便会爬上凳子去桌子上把他的塑料“宝贝”拿下来把玩。我们很好奇这个塑料大家伙居然能唱歌说话,总是想着有一天能扳开它,看看里面是不是真有人在唱歌说话。有一回,弟弟到底心痒难耐,不知他怎么鼓捣的,到底把这个塑料“宝贝”给打开了。可是,里面除了密密麻麻的集成线路,塑料管子,哪里有人?我和弟弟傻乎乎地对着这塑料“宝贝”的内脏,百思不得其解。更让我们沮丧的是,打开之后,我们再也合不上盖子了,最后等待我们的自然是父亲的一阵恶狠狠的训斥。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才知道,原来父亲每天十二点半听的是收音机里播放的小说连续广播,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听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听田连元的《杨家将》,听刘兰芳的《呼杨合兵》等等脍炙人口的传统评书演义。后来,自己上了学,念过了几年书之后,渐渐地自己也能听得懂评书,便坐在父亲身边陪着他一起听,听完之后,和父亲一起讨论评书里的内容。最难忘的是,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总会向我提一些和评书中所讲到的英雄人物有关的问题。比如关羽是哪里人,张飞字什么,刘备是干什么的出身?那个时候,小小的我懂得还真不少,父亲的提问基本难不倒我,这让年少时的我很是得意。可能,正是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让我自小对文学充满了兴趣,总幻想有一天如果自己写的小说能拿到收音机里来播,该有多风光呀!
那个时候,收音机成了我和父亲难得的一份共同的精神食粮,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是童年里很幸福很幸福的一段时光。现在,我们家电视也有了,影碟机也有了,甚至很先进的家庭影院也有了,那台破旧的老式半导体业也早已不知去向,但在比小时候丰富十倍、百倍的娱乐设施面前,不知为何,我却再也难以找回当初和父亲一起听半导体那份单纯的快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碾压下,要想挤出来一点和父亲一起看电视的时间,都渐渐变成了一种奢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