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可卿(连载)十六
(2013-09-20 23:54:35)分类: 逸话红楼 |
谈到秦可卿,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她与贾珍的那层不清不楚的乱伦关系,我们甚至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居然会连他的父亲是谁都记不起来。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费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的父亲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极其地少,即便是这仅有的几次出场也如同一个木偶人,一句话也没有说。所以我们有些粗心的读者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
他的父亲第一次出场是因为自己儿子秦钟要到贾家的私塾里来读书。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这秦业现任工部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又得了秦钟。因去岁业师亡故,未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生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这是书中对秦业最详细的一次描写。后面还有两次出场就没有这么详尽了,几乎是一笔带过。在秦业身上曹雪芹真正做到了“惜字如金”四个字。单说这次描写,大致分为两层意思,前面四句话是简单介绍了秦业的个人概况,从概况中可知秦业的人生轨迹不是那么地顺畅,美满。从史料上查考,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事,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但无营缮郎之名。此官名当亦为曹雪芹据营缮司而虚拟,甲戌本“营缮郎”下有“官职(名)更妙”之脂批,即为此官名虚拟之旁证。郎,是一种低级官员。从后面文字见到的“宦囊羞涩”可知,这营缮郎大概只相当于现代建设部门下面科室的一个小小的职员,既无实权,又无什么油水可捞。鉴于秦业已经年近七十的人了,断无再升迁的理由,所以他的人生基本上就是这样了,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后面那些描写就是讲秦业操心儿子学业的事。一个平平淡淡快要走完自己一生的父亲,对儿子的前程的期望与谋划。像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秦业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有出息,所以才不惜东拼西凑借来银两送儿子进“贾府”的家塾这座“名校”。可是,秦钟又像极了大多数不争气的中国孩子一样,完全辜负了自己老父的一片苦心。
秦业对秦钟的期望很高,对自己女儿秦可卿的希冀更高。因为女儿已经嫁入了人人称羡的钟鼎之家贾府,而且贵为贾家重孙媳妇之长,又深得贾家老祖宗的喜爱,将来的美好前程伸手可摘。可以说秦可卿就是秦业在人前人后的“脸面”。可转瞬之间,自己的这张“脸面”没了,他的一生最引以为荣的女儿年轻轻就死了,你说,作为一个父亲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眼见得儿子又是如此地不争气,所以,老迈的秦业“万念俱灰”,秦可卿死后不久,他便死了。
早先读《红楼梦》以为秦业的死是因为儿子秦钟与水月庵的智能“胡搞”有关,现在再读,细细想来,儿子的胡做非为只是秦业死亡的导火索,真正深层的内因是由于女儿的“暴病”而亡。女儿一死,秦业的一切希冀与念想都灰飞湮灭。一把年纪,最得意的女儿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又眼见不成气候,于是,书中对秦业的死亡也只有这寥寥的几句话: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所以说,秦可卿的死,秦业受到的打击最大,极度的悲伤绝望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秦业一死,不久之后,秦钟也死了。整个秦家就这样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后,尘归尘,土归土,结束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