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可卿(连载)十五
(2013-09-19 20:21:08)分类: 逸话红楼 |
我们接着看秦可卿对应贾家衰败都提出了那些切中要害的建议?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将家塾也设于此。会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等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路,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这就是秦可卿用心良苦的两点建议。其实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未雨绸缪”。
中华民族历来最看中的两件事便是祖宗先人的祭祀和未来子女的教育,从古至今,概不能外。祖宗祭祀沿于孝道,子女教育,沿于父母责任。要做一个令人称道的中国人,这两点应该是最基本的一个标杆。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这两点都没能做好,那他就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会得到人的尊重。秦可卿的建议就是基于这两点提出的治家方略,堪称切中厉害。怪道连脂砚斋看到此处都深为秦可卿的远见卓识而感动。
其实,秦可卿的这两点建议细细推敲起来,还有“转移财产”“钻法律的空子”的嫌疑。她料到贾府将来的衰败,便建议将大量的财产用于祭祀和私塾的建设,这些固定的财产在当时的政府是超越法律之外的,即使本人犯了罪,朝廷也不会将它充公。虽说她的建议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她拳拳爱家之心感人肺腑。
书中暗写秦可卿的才干有那些呢?
我们只选取三个场景做一解析。第一个场景:书中第五回写到贾宝玉一日在宁府赏梅花,因午时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这时秦氏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这段描写看似平淡,其实细品起来有很多内容。宝玉贾母来宁府其实是受尤氏邀请的,宝玉的饮食起居本应该是尤氏操心的事,于秦可卿这个重孙媳妇关系不大。但尤氏作为当事人却忽略了这件小事,而反倒是事不管己的秦可卿却早早为此做了打算。可见,她事事想在人前,这样的人能不能干吗?
第二个场景:还是这一回,秦可卿亲自服侍贾宝玉在自己房里睡下,然后出来,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虽然是一件极小的事,但秦氏做起来却是那样的有章法,有板有眼。倘换了旁人,未必想得如此周到细致,先是派大丫鬟留在卧房服侍,后是命一些小丫鬟在门外好生看猫狗打架。读到此处时我一直不求甚解,以为只是秦氏给小丫鬟的一句玩笑俏皮话,其实,好生看猫儿狗儿打架,重点在“好生”二字,意思是你们仔细看住猫狗,不要让它们的吵闹声惊醒了酣睡中的宝玉。如此细致,怪道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看了她对宝玉睡中觉的安排,真是太妥当细致了。你说,如此思维缜密细致的人能不能干?
第三个场景:书中第十一回,秦可卿病中与凤姐聊天,说,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所谓要强的心,其实是指自己对自己有很高的一个期望。她之所以要强,其实是因为她有这个要强的自身条件。什么自身条件,当然是她有着和凤姐一样的治家才能,她也想像凤姐一样早点掌管起日渐衰败的宁府财政家政,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一病,一切都只能算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