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秦可卿的那些事(上)

(2013-05-09 23:36:40)
分类: 逸话红楼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是个极其神秘的女子。有人说她妖艳多情而近于放荡,有人说她温婉平和颇具人缘,有人说她生活糜烂而无节制,有人说她运筹得体持家有方。总之,这是一个美丽而复杂的女子。在金陵十二钗中,她的命运结局是唯一的一个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交代的,在小说的第十三回她便死了。按说她的命运是这些女子中最清晰的,最不需要根据一些谶语或暗示去妄自揣测的,结局一目了然,病死的,但事实上,围绕着她的死亡与身世之迷,却扑朔迷离,甚至诡异离奇。于是,她的人物命运反而比其他的那些在前八十回尚没有定论的金陵十一钗更加多了几分神秘诡异。

    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就秦可卿的人物命运以及身世之迷有了很独到而详尽的讲解。据他的研究结论,认为秦可卿并非一凡间普通女子,她有可能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由于坏了事怕牵连到自己的女儿而把她寄养到贾家的。所以贾府上上下下才会那样对她赞誉有加。

    继刘心武之后,又有许多人对他的研究结论加以发挥,说秦可卿是大清王室不假,但她并非康熙废太子的女儿,而应该是雍正的亲生女儿。

    还有的说,秦可卿就是甄仕隐的女儿英莲,丢失之后,被人捡到了养生堂,后来才被秦业抱回了家。而那个甄仕隐,其实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而义忠亲王就是那个坏了事的康熙废太子,曹雪芹因为怕犯了文字之狱,巧妙的在小说人名上做足了谐音暗示的文章,所谓甄仕隐,其实就是把真事隐去。持这种说法的人旁证博引,言之凿凿,他在《红楼梦》文本中寻章摘句,浮想联翩,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居然还赢得一片喝彩之声。

    我这里要泼他一脸的冷水。在《红楼梦》里,英莲其实就是后来薛蟠的小妾香菱。这是个无须争论的事实。曹雪芹再会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吧,要不然这《红楼梦》就真的没法看了。要不,那就干脆把书名改成《谜语大全》算完。

    此君居然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写到,曹雪芹根本没有直接说英莲就是香菱,是,曹公确实没有明明白白地写英莲即是香菱,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回目故事可谓清清楚楚,薛蟠就是把英莲从冯渊手里抢了去的,而英莲如假包换就是甄仕隐丢失的女儿,而她被薛蟠抢到薛家之后,改名香菱。这故事脉络并不复杂吧,难道还非要曹公明明白白地说香菱就是英莲吗?我想,但凡没有脑残的人都能理清《红楼梦》里的这一段出了名的公案。

    现在研究《红楼梦》的一些人都喜欢在书里寻章摘句地瞎琢磨,瞎联想,似乎此书字字设有机关暗号,一个都不能放过,大到书中的人名,地名,诗词歌赋,小到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一个字,都充满了玄机,由此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恣意汪洋,神游万里。他们有的所谓研究则严重脱离了红楼梦的文本,纯属个人的一种臆想,稍加整理便堂而皇之地拿出来显摆显摆。这种人要么欺世盗名,要么哗众取宠,其结果最终落的个贻笑大方。

    曹学芹是在写书,是在写自己的一些人生过程,有点自传体的味道,其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有一些不能明说的事情,或有些运用了一些文学上的隐义谐音的手法,但并没有多到书中处处是暗藏机关的地步,要不,曹雪芹得多累呀。曹雪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自己适当应用的一些文学手法却扎扎实实地苦了他后世的这些红学研究者们,也因为这个研究,结结实实地养活了一大批红学家们。

     刘心武是我比较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他是七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的代表,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还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所以说,他的文学成就还是有目共瞩的,只是不知为何到了晚年,他突然潜心研究起〈红楼梦〉来。他经过自己的一番苦心研究探佚,得出了一个令红学界的为之震惊的结论:秦可卿不是养生堂的弃婴,而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秦业是受了贾府的指派才把她从养生堂抱回家中的。

  当然,他这样说,是有他的一些根据的。他的理由如下:

  一,秦可卿嫁入贾家后,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礼遇。贾府上至贾母,王夫人这些头头脑脑,下至身份低微的丫鬟婆子,没有不对她赞赏有加的。她的人缘在贾府是出了奇的好。这是疑点之一。

  二,贾母,这个贾府实际的统治者,竟把这个出身比贾府低很多级别的工部小职员的女儿视为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其喜欢程度俨然盖过了惯会讨她欢心的王熙凤。更奇怪的是一向娇纵泼辣目空一切的王熙凤独独对她青睐有加,甚至敬服肃然。这是疑点之二。

  三,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看到了一些代表皇家身份的物件。原文如是: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录山振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里面,一共写了五种事物,即武则天用过的镜子,赵飞燕跳舞用的金盘,安录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这五种事物,几乎都与皇家有莫大的关联,按刘心武先生的说法,这是曹雪芹在暗示读者秦可卿的身份绝非一般,乃是皇室后裔。

  还有很多书中的描写都被刘心武先生引为证据,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我们先来看他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疑点。这两个疑点其实可以放在一起说。

    秦可卿在贾府受到了很好的礼遇,这种优厚的礼遇与她低微的家世似乎极其不匹配,上至贾母,下至使唤丫头,对她无不赞赏有加。按照刘心武的解释,就似乎只有一种可能,即秦氏身份显赫尊贵,人人敬畏所至。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秦氏是废太子之女,应该是贾府的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有一些身份特殊的主子才能知情,那底下的奴才是如何得知的,也对她如此的敬畏喜欢?而如果连底下的奴才丫头们都知道了这个秘密,那为何贾璜的媳妇不知道呢?如果她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她还敢气冲冲地跑到尤氏那里去告秦可卿的黑状?恐怕借她个胆她也不敢吧。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既然秦可卿是皇家后裔,那贾珍如何敢色胆包天地偷偷地瞒着贾母与自己的儿媳妇通奸?即所谓“扒灰的扒灰”,指的就是贾珍上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一点已经成了红学界的一个共识。刘心武说天香楼事件是被曹雪芹人为地删掉了,但的的确确存在。那贾珍与秦可卿之间是的乱伦关系就成了一个铁案,不管他们之间是强迫也好,还是两情相悦也好,总之,贾珍与秦氏是发生了不正常的为人所不齿的性关系。贾珍是东府的实际当权者,又是贾家东西两府的族长,他的地位仅次于贾母,在东府更是老子天下第一,他自然知道秦可卿的这个特殊身份,可他既然知道秦氏的显赫身份,如何还敢和她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他不要命了。退一万步讲,就纵使是秦可卿超级喜欢她的公爹,要死要活地要跟他发生性关系,他贾珍也不一定有这个胆敢上皇太子的女儿。

    这一点看来就站不住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