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2017-02-26 22:20:47)
分类: 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作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推进小学生阅读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链接。

一、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3)提倡亲子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 
二、教师阅读指导 
   1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 
   2课堂教学指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三、阅读评价 
   1阅读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阅读考核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