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2016-07-05 08:51:40)
标签:

杂谈

夏季高温潮湿,正是许多毒虫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被毒虫叮咬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不,前几天又有报道:有人因为隐翅虫叮咬,出现休克。细思恐极!那么南京地区夏季常见的毒虫有哪些,当受到毒虫伤害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闵仲生,为您奉上一份最全的“夏季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1、蚊子

http://ww1/large/c2c93b4fgw1f5iqq6coegj20cb08ct8t.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每个人都遭受过蚊子的叮咬 ,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

目前市面上可供市民选择的防蚊子叮咬的用品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皮炎灵液、解毒搽剂、止痒酊,涂抹后效果很好。

2、螨虫:

http://ww3/large/c2c93b4fgw1f5iqqe0igoj2085064mx9.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螨虫叮咬人体后,释放抗原或毒素会引起炎症反应。皮损为圆形红色斑疹、丘疹或丘疱疹,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丘疹中心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疹点,少数可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顶端可有小疱,常伴有抓痕、血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出现脓疱。螨虫皮炎大多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

应对方法:

治疗可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搽解毒搽剂,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平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日晒草席、被褥,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

3蜜蜂

http://ww4/large/c2c93b4fgw1f5iqqkdyiyj20av06odg0.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夏季适合户外活动,加之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扰,被它蛰伤。

应对方法:

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立即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伤口肿胀时可冷敷,亦可用蛇药片研碎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4隐翅虫

http://ww2/large/c2c93b4fgw1f5iqqohxxcj20eq09tgly.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黑色蚁状,昼伏夜出,多见于夏秋季。虫爬到人体表面并不放出毒汁,但体内毒汁呈强酸性,PH 值为 12。如果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素沾到皮肤上,会引起隐翅虫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损害以面部等暴露部位多见。

应对方法:

    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内服抗组胺药,外搽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它,而应把它弹走。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纹帐,以免毒虫进入。

5蜱虫

http://ww4/large/c2c93b4fgw1f5iqqtalglj2091064jre.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每年4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

    市民可以涂抹驱蚊水,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如果没有完全取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6蜈蚣咬伤

http://ww3/large/c2c93b4fgw1f5iqr0kha0j20i20c0wg8.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被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发热、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有条件应立即就医。如果无法立即就医,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并立即送医救治。

7、蚂蟥

http://ww3/large/c2c93b4fgw1f5iqrak4c1j20dn07yq35.jpg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TITLE="夏季毒虫活跃  送你一份“毒虫咬伤急救手册”" />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

    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