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闹市一偶的金陵神学院旧址

标签:
旅游图片原创 |
分类: 金陵采风 |
金陵神学院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开办的金陵圣经学院(Nanking Bible Training School)。该院于1911年由卫理公会的“圣道馆”(The Fowler School of Theology)、基督教长老会华中联合神学院的“圣道书院”和美国基督教使徒宣教会(Disciples’ Mission)的“使徒圣经学院”合并而成立,校址在南京汉中路140号,并于同年9月13日正式开学。当时的学生有44人,教职员44人。开校的第二年,校董会决定把原来的“金陵圣经学校”改名为“金陵神学”(The Nanking School of Theology),并于同年冬天于大锏银巷17号开办“金陵女子圣经学校”(即金陵女子神学院)。1912年,金陵神学院并入位于大锏银巷17号的金陵女子神学院,更名为金陵女子神学院。1917年,再改名为“金陵神学院”。抗战时期,金陵神学院迁往上海和成都,战后又迁回南京。1908年开始,司徒雷登在金陵神学院任教,教授希腊文达11年之久。
位于汉中路金陵神学院旧址于1950年代划给南京医科大学,该校行政楼即监理会在金陵神学院内所建的百年堂。其巴洛克风格的校长楼正是当年金陵神学院的教学大楼。
1952年,在当时南京金陵神学院的基础上,由华东地区11所神学院及圣经学校联合而成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为丁光训。丁光训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一直担任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直到2010年。2012年11月丁大主教于南京病逝,享年98岁。
金陵协和神学院现已于2009年搬到江宁大学城,大锏银巷旧址已变身为艺术金陵文创园。
金陵神学院旧址位于闹市区上海路大锏银巷17号,新街口商圈近身,距离金鹰国际2、300米,身为南京人,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神仙之地。进入大锏银巷,立马就有了一种与闹市迵然不同的氛围,石基青砖墙院,墙院内碧树挺拔,为深巷留下一片浓荫,巷内行人车辆很少,透着一股安祥。
金陵神学院旧址,占地30余亩,闹中取静。三栋十分有特色的民国建筑坐北朝南,这三栋建筑建于1921-1922年,由金陵大学工程院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中间圣道大楼为欧洲教堂风格,立面对称,建筑平面布局呈十字形,主体2层,门厅为3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青砖外墙,木屋架,木楼板,木楼梯,窗户采用上下提拉木扇。门厅由4根多立克柱托圆拱门楣。主楼中央后部的小礼堂内部装饰具有较浓的宗教特征。
两幢学生宿舍楼,分别建在圣道大楼的西侧和东北部,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建筑主体二层,中央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美式建筑特征,青砖墙面,水泥瓦屋面。旧址内建筑群体保护完整,院内大树葱郁,芳草茵茵,周围环境优美完好。
出大锏银巷东,便与沈举人巷和慈悲巷交汇,慈悲巷内有多栋民国小楼,大多已破旧。但均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而被保护。沈举人巷口的一座民国别墅院落为张治中将军公馆,庭院深深,建筑仍十分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