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那么美,我想再看看——金陵第一古村落杨柳村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原创 |
分类: 游记 |
杨柳村位于江宁湖熟街道,距离城区20多公里。也许是金陵人文景观实在是太多了,作为金陵第一古村落的杨柳村,非节假日游人并不多,因早晨去的早,就更没什么游人了。杨柳村依山傍水,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极富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村口杨柳湖盈水环绕,荷花盛开,荷叶满塘。一座标注杨柳村的石牌坊,以及立于湖畔的柳心亭,使古村落古朴与静谧的韵味得以尽情展示。
99间半的朱家大院以八字型大门展现在你眼前。进入院子,门内有一条百米长的高墙,左中右各开有一个小门,与徽派建筑的雕花高门相比,外观显得十分简朴,可见房主的谦谨和内敛。院内有一口古井。由小门始入宅院,才发现各个宅院之间均有闾巷相连,全部以青石板铺路,条石为阶,人们形容为“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里面的建筑均为座北朝南的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在相对孤立的院落之间,有前后相通的“备弄”(即通道或夹道),既可起防火作用,也便于巡逻,有的宅院后面还设有“更楼”。为减少暑热的辐射,宅院采取东西横长的平面,围以高墙,并在院墙上开设雕花漏窗,以利通风和采光。在客厅和书房前,还砌台叠石,作为花圃,加以点缀。穿过幽雅娴静的宅居,后院建有一座花园,里面芳草萋萋,花木扶疏,蜿蜒小径,让人豁然开朗。
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多数建筑为清康熙、乾隆年间建造。据说原有36个宅院,现存比较完整的有17个宅院,共37进366间,建筑面积11160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的门楼雕刻一般保存完好。其中比较好的13个门楼的题字为"旋马遗规"、"遵道坦然"、"缓步凝思"、"行仁履义"等,均为楷书砖雕,四周饰以人物、花卉等图案,刻工细致,纹式精美,富有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才智。杨柳村古建筑群均为坐北朝南的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一般为三进、四进、五进,最多的"翼圣堂"是七进,十八道门槛,在中轴线上建门厅、轿厅及主要住房。在左右纵轴线上有客房、书房、次要住房和厨房杂屋。后部分住房大多为二层建筑,楼宇之间宛转相通。厅堂内部根据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采用“望砖”外,还做成各种各样的“轩”,精巧美观。小庭院花竹葱茏,别有洞天。杨柳村古建筑群,古朴典雅,建筑独具匠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它也有砖雕、木雕和石雕,但不像徽派建筑那么张扬,显得更内敛和书卷气;房顶瓦的曲面比较大气,弧线很有力度,雕刻的内容有《西厢记》、《古城会》,还有暗八仙、琴棋书画,象头代表吉祥如意、凤凰象征丹凤朝阳、兴旺发达,门楼上有笔锭,意寓必定高升。
杨柳村古建筑群,古朴而典雅。建筑设计独具匠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民宅建筑。古建筑学家朱光亚先生在看了杨柳村后评价道:“它较明初的正襟危坐多了几分妩媚,较苏州的建筑少了点脂粉,较皖南皖北一带民居多了几分姿色。淡妆中见妩媚,秀气中见大气,体现了南京古民居的本色。”
朱家大院的院主身份有两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朱氏七世祖叫朱孔阳,当年一个人从句容挑着货担来到杨柳村,那时他身边的全部家当,除了所挑的高箩,就只有一只羊和一个喝水用的瓢。一日他行至杨柳湖畔,高箩的绳子突然断了,眼看太阳要下山了,于是只好在这里歇脚。他取出瓢,去井边取水喝,结果不慎将瓢掉入井中。他认为这是“天意留人”,便打算留下不走了,谁知他的命运就此转变,也为这块地方的兴旺与发达做了注脚。朱孔阳留居此地后,很快与当地一佘姓人家的女儿结亲,成家立业。因为朱孔阳是带着一只羊留下来的,于是这个地方也有了个名字叫“羊留”。朱孔阳一家勤勤恳恳,悉心劳作,生活逐渐好转,当年流浪江湖的艰辛与困顿早已不复存在,几代人过后,朱家逐渐成了村里的大户。又过了许多年,朱氏家族人丁兴旺,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了,家业逐渐扩大,到康乾时期已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了。随着家里文化人的增多,他们感到“羊留”的地名不太雅致,先后改叫过“阳留”和“杨留”,最终定名为附庸风雅的“杨柳村”,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说法是明朝开国皇帝11代孙朱侯山及后人所建,当时朱侯山是名闻金陵的大富翁,在城里拥有当铺十八家,银行十八家,银钱、田地更是不计其数。
村里朱氏宗祠留有朱氏族谱,因族谱多有散失,目前持第一种说法的居多。
村子里原来还保存有一块乾隆御赐"翰林学士"稀年(七十岁)的横匾。村前原来还有文峰石塔,后因遭雷击,留下半截,正挡住秦淮河的落日,成了杨柳村的一景,称为"半塔斜阳"。
朱家大院傍有一座“红院”,展示纪念章、宣传画等丰富的“红色”物件。是一处党建宣传基地。村里还有一座知青博物馆。
杨柳村古建筑群为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整个杨柳村呈东西狭长走势,沿石板路向内行走,古建筑比比皆是,有些老堂院在岁月中早已式微,但却仍能感受到那曾经的气势和光影。在这些古建筑与现代农屋间穿行,无不让我们体会这岁月的沧桑。一副中国乡绅阶层命运的缩影画依稀可见,他们是传统中国乡村的实际管理者和自治的践行者,却在内忧外患的时代震荡中渐趋消亡,只有这些气象生动的传统建筑,似一首凝固的诗篇,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讲述着金陵乡村士绅阶层的前世今生……
杨柳村以及周边景色也相当不错,古村落随处都是古意写景,周边水系和青田,更是透着江南秀色,水田里除了农人,更有翩飞的白鹭在田野中穿行、栖息,好一副世外桃园的景象,随手拈拍,张张都是与世无争的风光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