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花香的千年美韵

标签:
图片文化原创旅游 |
分类: 散文 |
2000多年前,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合力灭秦。后又楚汉相争,经过彭城之战、荥阳之战、垓下之战,最终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失败而告终。在赢者为王的华夏史册上,项羽绝对是个败者的另类,千百年来,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却始终被史家、文学家、民间追奉为盖世英雄,其美誉度绝对不输于赢家刘邦。李清照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算是把项羽的悲壮与突跋,力透纸背。
“楚韵花香”景区位于浦口汤泉镇瓦殿村,依托关口章“林泉湖花山居”七要素,围绕贯穿千年的区域楚韵文化而打造,将乡村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积淀有机融合,使得整个景区的观赏性与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
走进“楚韵花香”景区,大到入口塔楼、楚韵文化展览馆、楚韵客栈,小到楚汉编钟式的路灯和分布在景区各处的导视牌,处处融入了楚汉文化元素。关口章曾是项羽兵败垓下的流转之地,这里留下了瓢儿井、点将台、饮马池、高望、兰花塘等21处与项羽有关的地名及传说。“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就曾游历居住于此地,留下许多以民间百姓生活为主题的诗词作品,其中《还自汤泉十四韵》中写到:“琬琰存吴事,儿童记楚歌”,意思是,石碑上存留吴故事,儿童口中记录着楚歌。可见楚汉文化在汤泉地区之影响深远。
作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因怀人之仁,而错失了鸿门宴殊杀劲敌的良机;然刘邦却在“鸿沟协议”后背信追杀楚军,终使项羽兵败垓下。一个“仁”,一个“义”,已足足撑起项羽人品。而临乌江之渡却放弃生还,赠乌雅马与相救亭长,身被十余创力竭而仗剑自刎,活得惊天动地,死得堂堂正正!而楚霸王与虞姬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霸王别姬”,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亘古流传!
“楚韵花香”,好一个心溢芬芳的名字,“楚韵花香”,好一片温柔以待的花田!
这里的每一处山水、每一块花田都尽显对楚韵文化的美好诠释。楚韵文化展览馆内,是西楚霸王平生的介绍,一尊尊精致的雕塑,尽显西楚霸王昔日风采。村口的水上舞台和塔楼,在水韵流芳中熠熠生辉。饮马池、霸王泉、点将台、乌雅泉、胭脂井……每一出处都是一段不朽传奇。“花田喜事”与“四季花海”是景观最值得游人驻足之地,姹紫胭红,芳香馥郁中,你仿佛被沉浸于一种自然的快乐元素中,流连徜徉,难以割舍。因为它是一片风卷残云历史屏幕下,留存的一片圣洁之所、纯情之地。
背水一战、破釜成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这些楚韵风骨,早已留存花香。
乌雅泉傍的楚霸王率28壮士疾风烈马的铜像与虞姬仗剑峙目的汉白玉雕塑相向而立,引无数江东子弟把叹击节,泪目满怀。耳边依然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壮怀激烈。
秦山湖正逢红菱收获季,据说虞姬曾在此失落了她的红绣鞋,此后水中年年长出又大又长的美红菱,一如虞姬的红绣鞋。远方山色青濛,眼前芦花恣肆,这里昔日也曾是楚霸王演兵处。彼岸京沪高铁以4、5分钟的间距,不停穿梭而过,使远古风情与现代潮物相看两不厌,凭生益趣。
虽已深秋,号称“四季有花”的楚韵花香景区,依然花开红艳,白墙黛瓦的古朴村落,在远山近黛的映衬下,婉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夭娆而温婉,恬静而舒美,古朴而自然,恰似那2000多年前虞姬的那回眸相望,化一道红晕,染成了旷世别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