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乘号的由来数学史

(2013-11-07 11:06:05)
标签:

人教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乘号的由来

数学史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乘号的由来数学史料

峨眉二小  邢淑容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7页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建议:

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同时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再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进一步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概括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通过让学生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情感需求。最后通过小精灵的话、算式比较及数学史料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价值界定:

×号是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得(Oughtred,W.1575-1660)在1631年提出的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号如果说+号是表示量增加的一种方法的话,那么×号则表示量增加得更加快的一种方法。在学习活动的逐渐深入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乘法的价值,从而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王国多变的魅力。

    四、案例改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如果写出20个2连加的算式呢?)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2、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3、算式对比,再次感受用乘法算式表示的简洁性,并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4、介绍数学史料“乘号的由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教科书第51页乘号的由来。

   (2)教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和“+”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完全相同呢?

   (六)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参考资料:
                                  乘号的由来

    

    人类很早就掌握乘法运算了由于乘法比加法麻烦我国古代出现了“九九歌”乘法表,在西方出现过“格子乘法”并且在直乘法中,有从高位起和从低位起两种算法

关于表示乘法的符号,也是众说纷纭:

  17世纪前,有人用过字母MD分别表示乘法和除法MD是拉丁文中乘、除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显然,用字母参于乘除运算是相当繁琐的

  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发现乘法也是相加的意思,但是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表示更合适呢?

  他想:能不能把“+”号旋转45°的角,斜过来用“×”表示乘法呢?

  当奥特雷德的这种设想成为现实时,乘号“×”便问世了

  但是,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乘号“×”和拉丁字母“x”很相似,容易引起混淆,所以他反对使用这个符号莱布尼兹非常理解建立一个合适符号的重要性他很赞成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创的符号“· 表示乘法这个点乘号,几乎被整个欧洲大陆和拉美国家所普遍采用

  令人遗憾的是,“· ”这个记号与小数点号相似容易引起新的混淆后来有人干脆改用逗号“  ”来代替圆点,但这种改用的办法迄今未被人们所接受

  实际上,“×”和“· ”这两个乘号同时被使用着,一直沿袭到今天

  在代数里两个有理数用括号括起来再相乘或者数和字母相乘或字母之间相乘常用“· ”号或把乘号省略不写,例如:

  (-3)×(-5)可以记作:(-3)·(-5)3×a可以记作:3·a3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