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阅读资料《你知道吗》“黄金比”数学史料

标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黄金比数学史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黄金比”数学史
峨眉二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阅读资料《你知道吗》,教材第51页。
二、教学建议:
三、价值界定:
通过对《比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考空间,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巧妙地引出黄金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充分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黄金比例最早起源于几何问题,却对后来的科学美学,形式美学,建筑美学,艺术绘画等多种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黄金比例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2、理解“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的意思。
3、探索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4、归纳解题思路。
(三)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2、欣赏美丽的黄金比图片。
(四)巩固并总结全课。
五、参考资料:
黄金分割也叫“黄金律”、“中外比”、“中末比”等。就是把一条已知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与全部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从古希腊到19世纪,人们都认为这种分割法在艺术造型中具有美学价值,故称之为“黄金分割”。
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对此已有研究。到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巴巧利在1509年出版《神圣比例》一书中也论述了中外比,德国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是分割蒙上了神秘色彩。
给定一条线段AB,见(图)
http://s8/mw690/c2c73d59gx6BfEwsNh547&690
(1)过B作BD⊥AB,截BD=AB;
(2)连AD,以D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交AD于E;
(3)以A为圆心,AE为半径画弧交AB于C,则C点将线段AB作黄金分割。C点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线段AC和AB之比,即大约等于0.618.
黄金分割是个非常古老的数学问题。2500年前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五角星为他们的派徽。画一个五角星,见(图),用尺子量一下GJ、GK和GL的长度,求比值和,你会发现它们大约都等于0.618,也就是说,这都是黄金分割。
你也许会问:这个0.618是怎样来的呢?下面介绍它的来历:
任取一条线段AB,我们想在线段AB上找一点C使得满足上面比式的分点C可以用代数方法求得:
设AB=L,AC=x,此时CB=L-x,(如图),上述的比式就变成为,交叉相乘得L2-Lx=x2,
整理得x2+Lx-L2=0.
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用求根公式可得
x=
=L
≈0.618L.
从这里可以看出0.618是的近似值。C点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把或0.618叫做黄金数。
3、黄金分割的历史发展。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4/8,8/13,13/21,...近似值的。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最可宝贵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例方法。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帕乔利》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4、无处不在的神奇比例
(1)植物中的0.618.
植物叶子,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绿色世界.尽管叶子形态随种而异,但它在茎上的排列顺序(称为叶序),却是极有规律的.有些植物的花瓣及主干上枝条的生长,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经细心观察,发现上下层中相邻的两片叶子之间约成137.5°角.如果每层叶子只画一片来代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邻两叶之间的角度差约是137.5°,以后二到三层,三到四层,四到五层……两叶之间都成这个角度.植物学家经过计算表明: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通风都是最佳的.叶子的排布,多么精巧!叶子间的137.5°角中,藏有什么“密码”呢?我们知道,一周是360°,360°-137.5°=
(2)建筑中的0.618.
建筑师们对数学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黄金分割奇妙之处,在于其比例与其倒数是一样的。例如:1.618的倒数是0.618,而1.618:1与1:0.618是一样的。
确切值为(√5-1)/2
黄金分割数是无理数,前面的50位为:
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
(4)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
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医学与0.61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22至24摄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体温为37°C与0.618的乘积为22.8°
高雅的艺术殿堂里,自然也留下了黄金数的足迹.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难怪许多姑娘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不时地踮起脚尖.音乐家发现,二胡演奏中,“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和谐、最悦耳.
(5)裴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关系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数列开始,它的前面几个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菲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于菲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菲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不仅这个由1,1,2,3,5....开始的"菲波那契数"是这样,随便选两个整数,然后按照菲波那契数的规律排下去,两数间比也是会逐渐逼近黄金比的。
(6)黄金分割律
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http://s7/mw690/c2c73d59gx6BfETeMVEf6&690
http://s14/mw690/c2c73d59gx6BfETSCxnad&690
http://s5/mw690/c2c73d59gx6BfEEsCqwe4&690
http://s4/mw690/c2c73d59gx6BfEEvvVx33&690
http://s6/mw690/c2c73d59gx6BfF3L6jb95&690
http://s3/mw690/c2c73d59gx6BfEEDIhY9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