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夫一妻一夫一妻制后代灵长类动物灵长类 |
分类: 科普知识 |
但是,布罗克等人并不认同这个结论。他们对超过2500种哺乳动物的统计研究表明,约9%的哺乳动物施行一夫一妻制。研究人员根据哺乳动物物种的生命历史数据,将每一个物种分类为孤栖型、社会单配偶型和群居型几种类型来考察。结果显示,单一配偶是雄性保护自己配偶不被其他雄性抢走的一种策略。
有学者表明,一夫一妻制的演化原因不是从群居的雌性始祖演化而来,而是从雌性占据独立活动范围的系统中演化而来。布罗克等人认为,一夫一妻的形成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爱情,但实际上是一种配偶守护策略,这在今天的人类一夫一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奥佩支持答案3。因为这是第一次对一夫一妻演化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避免杀婴才是一夫一妻制形成的驱动力。
显然,1和3的答案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结果来证明。不过,现有的研究结果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优势。坚持3答案的研究更多的是利用灵长类动物进行的,它们离人类最近,而且可以说是人类的始祖,所以,人类的行为方式更贴近它们,也因此可以解释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但支持1答案的研究样本更多,在统计上更有准确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