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2014-05-28 13:00:54)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到。然而,游戏确实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以前把音乐课都叫唱歌课。音乐课上完全就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很单调。我已经在讲台上度过二十个春秋了,在课堂上课后我反复实践,发现课堂上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的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孩子们充满了生机,有的性格内向学生也变得活泼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和卡通头饰,在音乐游戏中学习五线谱,还会编创小舞蹈。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愿意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

     经过反复的反思和探索,我总结出音乐游戏是各项艺术的集合体,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他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音乐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群体中协调能力、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以供大家分享。

      一、培养敏锐的听觉和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映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注意力和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正是由于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当学生从课间喧闹的玩耍中进入到音乐教室的那一刻,教师如果这时播放一段舒缓、宁静的音乐,比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大提琴曲《天鹅》,或是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二胡曲,立即让学生的情绪恢复平静。音乐游戏“音区的听辨”使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提高对声音的注意力,以便学习新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在钢琴上用移动音区的方法来弹奏本节课将要学唱的歌曲,让学生双手打节拍来拍打身体的各部位,当听到旋律在高音区时,学生起立双手上举过头顶轻拍手,当听到旋律在中音区时立刻坐下双手轻拍肩膀,当听到旋律到低音区时,马上弯下身体双手轻拍小腿,琴键在各音区来回变化,学生随听觉变化而变化拍打的动作,教师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就能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神情专注地聆听,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当学生进入注意状态时,那些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了经验。

     二、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do re mi fa sol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do  re  mi  fa  sol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桃树上的桃子也是按照唱名的高低音位来排列在桃树上的。通过游戏摘桃子来认识音符,聆听出每个音符的音高。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记住了这几个音符。还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来认识音符的音高,比如师生配合的“双簧”游戏,一名学生和一名教师前后站立,教师唱唱名,学生用“柯达伊”手势比划动作,同时其他学生手拿这个音符的卡片举起来,这个游戏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识谱教学的课堂显得不再枯燥了,音乐游戏带给孩子们和教师的是一种融洽的、愉悦的、合作的师生氛围。

       三、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四年级第七册歌曲《采菱》一课中,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一带音乐的柔美、委婉的情绪,在听赏歌曲时,我让一些孩子围成圆圈,其中一名学生手拿一条纱巾,随旋律的乐句起始轻轻摆动纱巾小碎步走,到乐句末尾时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由下一名学生又开始随乐句的起始传递纱巾,依次传递下去,在传递纱巾的游戏中感受优美抒情的江南音乐的情绪特点,让学生不但聆听还可以用身体的动作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情绪。在聆听歌曲乐句时,我还采用了轻抛纱巾的游戏方法来感受每个乐句的起落。我让每个学生手拿一条纱巾,随每个乐句的开始一手轻抛起纱巾,到这个乐句结束时,另一支手接住纱巾,这样的方法在听音乐时,听觉和律动同时发挥作用,音乐形象有效的结合身体的律动来感受旋律进行的美感。

      四、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二年级第四册《小渔篓》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海滩捡贝壳的情境,多媒体课件播放海滩的画面和《小渔篓》这首歌曲,让学生挽起裤管、袖管,带上准备好的小桶、小铲子、小篮子随歌曲的节奏来到“海滩”玩耍,并带领学生舞蹈,教师准备一个小篮子,里面装上卡纸做好的贝壳、海螺、海星之类的小动物的头饰,孩子们在捡贝壳时动作有节奏、有美感的、教师就发给孩子这些头饰作奖励,这个音乐游戏让学生在不断地聆听歌曲中轻松愉悦地玩耍和舞蹈,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曲。在演唱歌曲时表情会更加生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游戏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遵守这些规则,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服从规则。其次,必须研究各个学段的不同年龄适合的音乐游戏。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与表现,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和色彩鲜艳的图画、活动教具所吸引,运用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中年级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设计游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掌握和调动。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能强制,不要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可以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用游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轻松、愉快、自信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最后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的运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应该利于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有人说音乐游戏是学生学习愉快音乐课的桥梁,而愉快的音乐课必须靠老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我们作为老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学生乐于学习音乐的方法。音乐教育本质也是审美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相信通过我们老师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中,一定会创造出一批批具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发表在《嬗变与适应-走进课改中的小学课堂》一书中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ISBN978-7-5613-575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