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堂有实效的语文公开课———“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

(2013-09-18 17:42:46)
标签:

教育

 

课前诵读。。。。。。

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http://s3/mw690/c2c287bdtx6CKALctrQc2&690

在课堂中大胆创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理论。“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让学校变成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成为诸多教育人的美好梦想。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沿袭下来的教学模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把学生看着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很多教师仍按照凯洛夫“三中心论”“五大环节说”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只重视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唱主角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教学过程成为一滩死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扼制,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厌学、成绩下降,让学生失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梦想和激情。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回顾我们的教育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深深的感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了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目标
1. 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实际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由有效向高效、优效发展。
2. 形成有利于促进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学法体系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3. 探索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即导演者与服务者、组织者与发现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指导者与评价者,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 实现教师在“模式”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培养一批课程改革的名师,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模式结构
1. 展示目标、提出问题(2分钟)
2.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10分钟)
3.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8分钟)
4. 巩固练习、组内互助(5分钟)
5. 课堂总结、达标测试(5分钟)
 
“模式”解读与操作
1. 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这一环节就是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层次性,尊重个体差异(即知识与技能体现的是“学会”;过程与方法体现的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的是“乐学”),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依托目标产生学习过程。上课铃响,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话语简洁、准确地揭示目标,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谓有价值,就是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学生感兴趣且具有生活味和学科味的情境,使情境源于生活、服务于教学。“问题”就是学生的预习提纲,它是下一步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向标和方向盘。其设计、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编成思考题,而思考题的编写又要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2.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模式”的基础和关键。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小组中成员之间交换不同的思想、交流不同的观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每个学生只有在经过充分思考,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学生在自学前,教师要提出自学要求和方法,要求学生围绕某一自学思考题,查阅什么资料、阅读教材哪段、重点部分要逐字逐句地斟酌,强调独立思考。然后,学生依据目标和问题在限定时间内,由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找出来,圈、点、钩、画;对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通过查找资料后,记在预习笔记上;还有自己不能理解的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查学情,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在学生遇到共性问题时,要适时启发引导,但一定不是讲解,只给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
       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如何构建学习小组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不同、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格不同等来优化组合,形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不超过六人,桌对桌,面对面,以便学生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各自有明确的职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自主发展,从而起到共同发展、差异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这个环节,重要培养学生两种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就是要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对学、群学和小组讨论、同伴互助,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共同提高,实现合作共赢。最后由小组长检查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都没有疑问了,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3.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这是“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节。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和每一组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展示形式。学生课堂展示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展示”;以优生为单位的“示范展示”;以学困生为单位的“激励展示”等。展示的形式“百花齐放”或演、或颂、或背、或书写、或交流、或板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展示的同学要慷慨激扬、精彩纷呈,其他同学要凝神倾听,独立思考,带着怀疑听,带着质疑想,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交流互动,实现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目的,让学生在争辩中解疑,在解疑中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驾驭课堂,即关注学生的思考专注性、主题质疑性、思维逻辑性、生生互动性、知识生成性、规律总结性和脉络梳理性。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适时点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1、导演者和服务者2、组织者和发现者3、参与者和引导者4、指导者和评价者。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展示时要做到:1、学生讲对的肯定赞扬不重复(好、很好)2、学生讲的不完整、不深刻的要补充3、学生讲的偏离方向、主题的要纠正4、学生不会讲的,教师要做出精彩的点评。作为导演者,教师要调控好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的重点处讨论;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讨论;在知识的关键处讨论;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4. 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这一环节就是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交流互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不断拓宽和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和再运用的能力。练习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在练习中,原则上是独立完成,但如果组内有的组员不能理解、不能完成,组员之间要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教师在巡视时发现的最有代表性问题答案的小组,由组长简单讲解或直接给出答案。总之,通过这种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以形成各种技能。
5. 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终结环节。该环节教师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系统性。通过课堂小结,教师引领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
达标测试是一节课的收尾环节,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检验阶段,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方式很多,可让学生独立做题、可对学生个别提问、也可小组活动完成开放性的问题,但不论是什么方式都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所以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认真编写测试题,通过测试反馈本节课教学效果,以便教师掌握学情,还可以达到“以测促学”的作用,实现“当堂达标”“堂堂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不但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