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旧事|梦回民国:英商太古轮船之川江兴亡

标签:
英商太古轮船 |
分类: 古城古迹 |

芜湖滨江公园内,有一幢红色的英式洋楼——太古洋行。该楼外观简洁,内部布局紧凑合理。
2001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古轮船公司是属于英国太古洋行旗下的轮船公司。他的创始人约翰·塞缪尔·斯怀尔于1871年将家族行号从英国利物浦迁至伦敦。为了和另一家英国旗昌公司在长江航运业上展开竞争,1872年在上海创立了太古轮船公司。

“它是半殖民地时期对芜湖影响最大的轮船公司。”
02
太古轮船公司是半殖民地时期进入芜湖最早、营运时间最长、对芜湖影响最大的轮船公司。
光绪二年(1876年)9月,懦弱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英帝国主义在烟台条约的赔款、惩凶等问题外,又提出增加口岸的要求。在双方已经商定开放宜昌、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谈判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公使魏妥玛突然提出,要在原定的条约中增加芜湖为通商口岸。
芜湖开埠通商以后,英国首先在芜湖开办公司、洋行。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是第一家在芜湖设立机构的外商轮船公司。不久,怡和公司、美商旗昌洋行、德商亨宝洋行和日商日清轮船公司紧随其后,纷纷进入芜湖。


“1905年,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在太古码头附近建造了商务办公楼。”
“太古洋行”
03

1905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率先在芜湖租界内购置滩地,建码头,架栈桥,开展船运业务,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英式建筑。此后,又在码头附近建造了商务办公楼,亦称“太古洋行”。
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又称“伦敦中国航业公司”。它以经营船舶运输为主,总部设在伦敦,在上海香港设有分公司。太古轮船公司派驻芜湖的经理是个英商富豪,他聘用经营有方的中国人作为他的协理。
太古公司资金雄厚,进口货物有白面、煤油、日用品等,定期运往上海、天津、华南、香港和英国,其货船在江河湖海皆畅行无阻,这使得中国船运业遭到了严重打击。

04

抗日战争爆发后,英籍经理回国,由中国人代任经理,海运事业处于半停顿状态。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所有在沦陷区的船只都被日军接受,太古码头连同公司的财产都被日本人冻结。
日本人掌管码头后,对码头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欺压,工人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活,收入很少,而且还被把头、班长、管账先生克扣。开资不给现金,只发给折成价格的粮票,工人用钱时,拿粮票兑现现金,但又低于现金。码头作业条件十分恶劣,设施也很简陋。入冬时,工人装卸货物,船与码头中间由浮桥板相接,桥板宽只有一尺左右,一走三晃,一不小心,连人带货一起掉到冰冷的水中,有的被淹死。"九三"胜利后,太古轮船公司复业,公司的房产、仓库、码头租给华东贸易行。
中国轮船招商局接收了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中华轮船公司的船舶、码头、库栈等产业。至此,外国轮船的公司全部退出长江航运。这长江上的风起云涌,暂时落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