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在芜湖

(2017-07-13 17:23:4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名人芜湖
 元丰七年(1084),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苏轼携幼子苏过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苏轼在东承天院挥毫书下《湖阴曲》七言古律一首,咏“玩鞭春色”并题跋数言,咏叹的是芜湖八景之一《玩鞭春色》故事(即“湖阴故事”),记述了来芜湖之缘由,也隐约抒发了他当时的抑郁心情。蕴湘将之刻成诗碑,今已无存,仅题跋为时人相传,载于《芜湖县志》
        早在唐朝,著名大诗人温庭筠路过芜湖时曾题过七言古诗《湖阴曲》(见《全唐诗》卷二六)。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其中“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句,脍炙人口。庭筠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故东坡曰“书温庭筠湖阴曲后”。苏轼弟苏辙过芜湖时,也题《湖阴曲》七言古诗一首,有“荒城至今人不住,狐兔惊走风萧萧”句,亦颇佳。温庭筠及苏轼兄弟的《湖阴曲》,均为杰作。由于承袭旧说,苏轼将本该称之为《于湖曲》的题目,误题成《湖阴曲》。(南宋陆游在《入蜀记》中说:“芜湖至东晋乃改名于湖。王敦反,屯于湖,今故城尚存。又有玩鞭亭,亦当时遗迹。唐温飞卿有《湖阴曲》叙其事。近时张文潜(耒)以为《晋书》所云,帝至于湖,阴察营垒。当以于湖为句,飞卿葢误读也,作《于湖曲》以反之。”)【编者注:葢gài,古同“蓋,“盖”的繁体字】

      诗已不传,仅存题跋:


                        题温庭筠湖阴曲后


       元丰五年,轼谪居黄州。芜湖东承天院僧蕴湘,因通直郎刘君谊,以书请于轼,愿书此词以刻于石,以为湖阴故事,而鄂州太守陈君瀚,为致其书,且助之请。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过芜湖,乃书以遗湘,使刻之。汝州团练副使员外蜀苏轼书。


在芜湖,苏东坡还与本地布衣名士韦许交往十分投机,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数日后,苏轼离芜,特为韦许赠《傲轩》诗一首: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仕进固有余,不肯践场屋。

通环何所傲,傲名非傲俗。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

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瀆。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茅簷聊寄寓,挽仰亦自足。

东坡无边春,方寸尽藏蓄。醉哦旁若无,独侑一樽禄。

床头车马道,残月挂疏木。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注】湖阴故事:指湖阴玩鞭的故事。《晋书·明帝纪》载:太宁元年(公元323年)阴历四月,王敦屯兵于湖(即芜湖)欲谋篡逆。二年(324)六月,王敦将举兵内向。晋明帝司马绍得知密信后,乘骏马微行到芜湖,暗查王敦营垒后而出。王敦发觉后,即派五个骑兵追明帝。明帝已走远。马有遗粪,就用水冲掉。遇客店卖食品的老妪,明帝就把七宝鞭给她,说:“后面有骑兵来追,就把鞭子给他们看看。”不一会儿,追兵赶到,老妪就拿鞭子让他们看,并说:“已经离去很远了。”五个追兵接过鞭子传看把玩,滞留很久,又见马粪已经很凉,确信明帝已经走得太远,就不再追赶。明帝得以脱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