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江塔的故事

(2017-04-16 22:08:19)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城古迹
中江塔的故事-----精神治水

    江南名城——芜湖的诸多风景名胜中,我独爱中江塔。早些年,坐船往来于长江上时,

看见中江塔就知道要赶快收拾行李因为芜湖到了。所以在我的儿时印象中,塔即芜湖、芜

湖即塔。


    感觉江南的城市都是有塔的,宝塔或雄浑壮美或秀美精致,无论是晴日塔影映江还是阴

雨风摇塔铃,都是极美入诗如画的景致,这似乎也是江南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那么我们

芜湖从何时起开始拥有这道靓丽的风景的呢,这还要从“明朝那些事”说起。394年前的明

朝万历年间,芜湖乡绅为了缓解青弋江口水患、镇压对江蛟矶里兴风作浪的水怪,自发筹建

银两,在芜湖知县的主持下始建此塔,也就是说中江塔在将近400年的岁月中,一直在精神

这个层面上为芜湖这一方水土驱魔降妖、护佑着百姓平安,当然更见证了期间江城的风雨和

繁华,这厚重的历史积淀久而久之让中江塔骨肉相连的融入了芜湖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芜湖一说中江塔,老芜湖人都喜欢习惯把它称之为宝塔根,其实说道这一称谓由来,还

有一段传说典故:话说清朝乾隆年间,中江塔下附近有个小庙名叫积福阁,庙里有个得道高'

僧转世罗汉——汪和尚,只因无论冬夏只穿一件破衲衣,市人尽皆不识真貌。一天,他望着

中江塔大呼:“好蜡烛啊,好蜡烛!”,实则警示迫在眉睫的危险,只是天机不可泄漏罢了。

可笑听者不解其意,反而以为疯僧胡言乱语。然而第二天,35米高的中江塔果然起火了,而

且大火焚烧数层。原来,塔顶是两层六面窗户,悬挂油纸灯笼照明,为夜间过往和入港船只

导航,只因值守之人一时疏忽大意以至酿成火灾。待到众人救灭大火,宝塔上层已被焚毁,

部分坍塌只留残根,从此后,中江塔顶就没有修复,只留有光秃秃的残迹。芜湖人为了追忆

宝塔昔日的壮美,就把残塔称之为宝塔根了。中江塔也就在这残垣断壁式的称谓中静默了二

百余年。


    白驹过隙,须臾间,已是一朝兴数朝废。时间到了公元1998年,芜湖市政府为了整修已

垂垂老矣的中江塔,拨巨款、请专家,总算恢复了省级重点文物——43.7米高的中江塔

有的风貌。2005年,芜湖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阔步从镜湖文化走向长江文化,大手笔

斥资20亿,倾力打造文化升级切入点,和上海外滩、武汉江滩公园齐名的芜湖市滨江公园

项目启动,正式规划兴建了中江塔公园,历尽岁月沧桑的古塔再一次迎生机,展新颜,这

回中江塔公园内还在原积福阁旧址兴建数百平米的配套古建,最大程度的再现了古塔往昔

的辉煌。2008年随着临江桥的通车和临江塔的建成,一古扑一现代、双塔临江真正完美

诠释了“半入江心半入云”的诗境。今天若是江中观塔,你会发现中江塔、临江塔就仿佛

是跳跃在临江桥、青弋江、长江这个五线谱上灵动的音符,正高奏着我们芜湖阔步向前的

进行曲,这就是我们的芜湖在这个伟大时代中跳动的脉搏。当然,更有诗意的还是明月花

好春江之夜,江流浩荡,水天一色,倘佯此处,可见塔影卧江清风拂来,公园的林间恍惚

飘来悠扬的乐曲,和着江声、桨声、笑语欢声、塔刹悬铃的叮铛声,犹如身处梦幻之境,

不知今夕何夕。



这正是:    
                                                                中江塔下积福阁,  转世罗汉呼蜡烛。 
                                                                一场大火留残迹,  宝塔根称二百年。
                                                                今逢盛世华章谱,  古塔生机展新颜。
                                                                中江临江双塔立,  乐动新曲歌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门洲
后一篇:芜湖的浮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